從超四成職場人將通勤稱為上班“標配”,偶爾還得處理緊急工作。日前,智聯招聘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對平臺用戶展開調研,回收2186份有效樣本,發布《2025職場人通勤體驗調查報告》,展現通勤場景下的眾生相。
“早上被鬧鐘炸醒,頂著黑眼圈出門,晚上被晚高峰暴擊,拖著疲憊回家”——42.9%的打工人含淚用職場“標配”形容通勤,精準吐槽“上班像取經,通勤是八十一難”的日常。但也有10.4%的職場人把通勤當“難得的獨處時光”,戴上耳機聽喜歡的播客,或者看看路邊的風景,這段時間只屬于自己,不用想工作,不用應付同事,在擁擠與忙碌中,偷來一點屬于自己的小確幸。
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有45.1%的職場人會在通勤路上偶爾處理緊急工作。這表明職場人在通勤過程中并非完全處于放松狀態,而是時刻準備著應對工作中的突發狀況。他們可能在地鐵上回復緊急郵件、在公交站等待時接聽重要電話,這種在通勤路上的“多任務處理”模式,也從側面反映出職場人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當然也是為了應對工作所做出的無奈之舉。
但也有職場人硬氣說不:25.8%的受訪者通勤時堅決不碰工作,“早八已經夠慘,通勤必須是私人時間!”他們要么戴著耳機沉浸式聽歌,要么瘋狂刷短視頻。
當代職場人并不喜歡把時間浪費在路上, 34.1%的職場人在15-30分鐘內到達,占比最高,其次是24.7%的職場人不到15分鐘就可以飆到公司,這幫幸運兒要么是住在公司附近,要么是找到了超高效的通勤方式,但還有3%的職場人單程通勤時長在2小時以上,通勤過程中的疲憊與壓力可想而知。
職場人通勤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其中電動車成為主流通勤方式,占比為27.2%,高于公共交通等其他方式。騎電動車上班兼具便捷性與靈活性,職場人可以在城市道路中穿梭自如,尤其適合中短距離通勤,而且能完美實現“充電5元跑一周,停車自由不卑微”的通勤理想。
公共交通(地鐵/公交)占比排第二,它憑借覆蓋范圍廣、運載能力強的優勢,成為23.7%職場人的心頭好。緊隨其后的是自駕上班,占比為23.6%,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出租車/網約車通勤的職場人占比僅為1.6%,盡管其舒適度高,但成本因素使其選擇人群相對較少。
責任編輯:易初
- 男性最討厭被cue加班 女性苦于被問婚育家庭 2025-05-10
- 一線城市:京滬廣人才凈流入占比下降、深圳持平2025-05-10
- 近半數職場媽媽升職加薪意愿更強 以提供孩子更好的生活2025-05-10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