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茶道”鏈接中俄茶文化,它是17世紀至20世紀前期橫跨亞歐大陸長達13000多公里的國際商道,是繼“絲綢之路”之后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大通道。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演講中,稱“萬里茶道”是聯通中俄兩國的“世紀動脈”。德化縣作為中國著名的陶瓷產地,在歷史上通過多種貿易路線遠銷海外,從而與萬里茶道所代表的國際貿易產生了間接聯系。德化白瓷以其獨特的品質和精湛的工藝,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等途徑,與茶葉等其他商品一起,成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
2024年10月2-4日,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研究生實踐考察將坐標定位于泉州市德化縣,在吳文娟副教授和張蓉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參觀、訪問與座談交流等調研方式,對泉州德化地區的陶瓷藝術文化產業展開了為期3天的調研考察。在德化縣城聯社主任曾建清、德化縣城聯社副主任曾濱輝一行帶領下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徐建勇等進行座談,并隨行觀摩了工藝美術大師講學、工作室等實踐考察項目。
“穿越時空的瓷語:順美海絲陶瓷博物館之旅”
通過講解員的引領,視傳系師生在順美陶瓷文化世界中感受德化陶瓷歷史文化魅力。它是一個集陶瓷文化展示、體驗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位于二樓的順美海絲陶瓷博物館是德化縣內首家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專注于“中國白”的非國有博物館。步入館內,仿佛置身于一個陶瓷的大觀園。特別是那幅《海絲陶瓷歷史起源圖》,生動再現了德化白瓷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名揚四海的輝煌景象。
實踐隊與德化縣城聯社主任曾建清合影(從左到右:鄭清池、陳東明、曾建清、吳文娟、張蓉)
“古窯新生:太平宮窯與德化陶瓷文化的復興”
為從整體上了解德化的陶瓷歷史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實踐隊考察了太平宮窯。它位于福建省德化縣龍潯鎮科技園區,始建于北宋公元980年,至今1044年。作為龍潯鎮唯一一座遵循古法柴燒并延續千年的龍窯,它被譽為德化窯的“活化石”。窯址全長約40.8米,共有34目臺階,坡度約為19度,依山而建,宛如一條靜臥的巨龍。窯口上方生長著一棵被稱為“窯前樹”的神奇樹木,象征著福氣與庇護。在實地考察過程中,調研小組通過講解員的講解與走訪等方式對太平宮窯陶瓷產業燒制與發展進行了考察。從80年代末因窯業技術變革停燒到2021年經過一年多的修復與運作在2022年12月3日迎接來了太平宮窯的重生!調研小組考察了太平宮窯極富特色的窯址、瓷器、空間,對其形成的以“文教、文創、文旅”三文理念規劃設計及建設運營狀況都有了整體而細致了解。
師生一行在太平宮窯內參觀古窯場景
接著,實踐隊在德化縣城聯社副主任曾濱輝帶領下來到了德化陶瓷博物館。德化陶瓷博物館是福建省首個專業陶瓷博物館,展示了德化縣豐富的陶瓷文化遺產。在博物館內實踐隊了解到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開始,德化先民就開始了陶器的生產。唐末五代們開始制瓷且久盛不衰聞名于世。宋元時期,青白瓷遠涉重洋,大量銷往東南亞等地,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輸出商品。到明代更是出現了“瓷圣”——德化窯的何朝宗其創作的“象牙白”雕塑享有“中國白”的盛譽。再到清代,民窯青花瓷紛呈異彩,暢銷海內外,直至今日德化陶瓷的發展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師生一行參觀“瓷圣”——何朝宗的作品:明·何朝宗款文昌帝君(左)、明·何朝宗款祥云觀音(右)
"匠心獨運:對話德化工藝美術大師"
在德化縣城聯社副主任曾濱輝帶領下,師生一行拜訪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先生。“在德化的瓷土與爐火間,我們與工藝美術大師展開了一場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深度對話。在泰峰瓷坊內調研小組了解到了大師的家族傳承并且觀摩了其陶瓷作品。這些陶瓷作品不僅保留了陶瓷的傳統內涵,通過不同形式的變化形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陶瓷作品,展現了德化陶瓷的巨大魅力。“創新”不應該離開自己文化傳統的根,不能一味地為了創新而創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這樣說道。這對于調研小組在“中俄萬里茶道”上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思考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與會師生、城聯社副主任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合影(從左到右:張蓉、吳文娟、許瑞峰、曾濱輝、鄭清池、陳東明)
德化陶瓷市場作為中國重要的陶瓷生產和交易基地之一,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市場優勢。調研小組來到福建省德化金馬車陶瓷有限公司進行深入調研,通過實地走訪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徐建勇先生的工作室了解到陶瓷文創產品從創意設計、模型制作、模具制作、成型、干燥、素燒、上釉、裝飾、高溫燒制、成品檢驗以及最后一步的包裝與銷售的過程都在這一間工作室誕生。這讓調研小組對陶瓷制作的步驟與精細度有了更新的認識。徐建勇先生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文化創意是要將設計做出來,而產業是要將設計出來的產品量化,通俗來講就是要“賣的出去“。徐建勇大師在作品和運營中踐行了自己的原則。他的作品融入傳統風格有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是大眾喜聞樂見的產品,在市場上產品廣受好評。農大副教授吳文娟老師也指出,高校的學生具有文化創意但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產業也就是落地性是欠缺的。調研小組通過這次金馬車陶瓷有限公司的深入調研,了解到文化創意和產業的不同概念,這讓調研小組對學生該如何融入市場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理解了文化創意產業是一體,不可分割的。(通訊員:陳東明楊婕妤)
師生一行參觀徐建勇大師的工作室
與會師生、城聯社副主任與福建工藝美術大師徐建勇合影(從左到右:陳東明、鄭清池、曾濱輝、徐建勇、吳文娟、張蓉)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州·德化美食美器推介活動在榕舉辦2024-10-08
- 德化陶瓷產業持續“換擋”加速跑2024-09-25
- 2024德化國際陶瓷文化周開幕2024-09-20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群雄對決,新星圓夢 2024海峽飄移錦標賽再呈2024-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