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愛爾眼科醫院眼底病科副主任鄭宏華博士團隊又成功為一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實施前沿技術——折疊式頂壓球囊(FCB)視網膜復位術。
該手術方式在不改變眼內環境的情況下,顯著縮短手術時間,術后患者可以采取自由臥位,極大改善患者手術體驗,為視網膜脫離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連續熬夜趕項目
男子眼前出現黑影
31歲的高先生,作為福州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高級軟件工程師,因項目緊迫,近期已連續加班熬夜一個多月。上周一個深夜,他駕車回家途中,突然發現紅綠燈變得模糊不清。停車等待時,他試圖用遮擋法檢查雙眼,驚愕地發現左眼鼻側出現了一大片黑影。
起初,高先生以為這只是疲勞所致,便到家附近的藥店購買了眼藥水點眼,希望休息后能有所好轉。然而,次日清晨,他醒來時發現黑影竟然擴大了。不敢有絲毫耽擱,他立即趕往福州愛爾眼科醫院就診。
經過詳細的眼底檢查,鄭宏華主任發現高先生的左眼視網膜發生了孔源性脫離,這是一種嚴重的視網膜疾病,倘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視力喪失甚至失明。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由于玻璃體牽拉視網膜,導致視網膜上出現了裂孔,從而使得液化的玻璃體通過裂孔進入視網膜下方,引發視網膜脫離。尤其對高度近視、既往有眼外傷史、視網膜脫離病史的人群來說,由于他們的視網膜質量較差,往往已潛藏著視網膜周邊的各種變性,因此是視網膜脫離發生的高危人群,在外傷、咳嗽、摒力氣、劇烈活動等誘因下,較容易出現視網膜脫離。
鄭宏華主任表示,高先生本身就是高度近視,周邊視網膜已然出現格子樣變性或裂孔,長時間過度用眼便是此次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誘因。
由于高先生視網膜脫離已經累及黃斑區,為了防止視網膜進一步脫離,需盡快進行視網膜復位手術。
鄭宏華主任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病情
專家用一個小球囊
成功“頂”住脫離的視網膜
對視網膜脫離患者,既往常采用經典的玻璃體切除手術,聯合眼內填充氣體或硅油,使填充物頂壓視網膜促進其愈合。因此術后患者需要保持低頭俯臥位一個月左右??紤]到高先生發生視網膜脫離時間短,本身年紀尚輕且工作性質對視覺的恢復周期和質量要求高,因此,鄭宏華主任團隊決定采用微創的折疊式頂壓球囊(FCB)技術進行手術。
手術當天,鄭宏華主任團隊通過三維重建計算方式,準確判斷裂孔位置,在局部麻醉下,又快又穩地將FCB球囊精準植入高先生的左眼內,隨著生理鹽水的注入,球囊緩緩展開,像一把小傘一樣輕輕“頂”住了脫離的視網膜,幫助其復位并促進愈合。整個手術過程順利,僅用時20分鐘。術后高先生恢復良好,視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住院之前從來不知道高度近視會發生這樣的致盲危險,以后會遵醫囑定期檢查眼底。”術后采訪時,高先生表示這一次經歷讓他對高度近視有了深刻的認識。
超微創治療
視網膜脫離患者的新選擇
傳統視網膜脫離修復術分為內路和外路兩種手術方式。內路手術也被稱為玻璃體切除術,這種方式的手術時間相對長,患者恢復慢,患者術后需保持俯臥位休養一段時間,如有硅油填充,還需等待數月后再次進行手術將硅油取出。
FCB視網膜復位術,是外路手術(即鞏膜外加壓手術)的一種新方式,特別適合脫離范圍較局限的新鮮視網膜脫離。它是通過在鞏膜外植入折疊頂壓球囊(FCB),使鞏膜壁壓陷從而使視網膜色素上皮與裂孔處視網膜神經上皮貼近,封閉裂孔,促使脫離的視網膜復位,為經典術式提供了有效補充。
相對于傳統的鞏膜外加壓手術方式,FCB具備“不需要進行球后麻醉、不需要術中定位、不需要裂孔冷凝、不需要鞏膜放液、不牽拉肌肉”這“五不”優勢。施行這種前沿的術式,手術時間大大縮短、超微創小切口、不改變眼內玻璃體結構,術后炎癥反應輕,患者術后無體位限制,一般術后1天就可出院。此外,該手術設計還可以利用三維重建計算,在術前精準判斷裂孔位置,有效提高復位裂孔定位的正確性和手術成功率。
“只要正確把握手術適應證,結合每位患者的詳細情況和手術風險進行評估,FCB視網膜復位術無疑會成為眼底病醫生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一大利器。”鄭宏華主任表示。
責任編輯:趙睿
- 男子揉眼后眼前一片黑,醫生揭開背后真相,溫情救治暖透人心2024-07-02
- 祝賀!福州愛爾眼科醫院院長高朋芬博士副主譯的專著《視網膜色素上皮與眼病》已出版2023-11-27
- 名醫有約丨10月27日,國內視網膜母細胞瘤救治領軍人物趙軍陽教授再臨福州愛爾會診及手術2023-10-24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永泰供電:夏日炎炎 “愛心茶攤”送清涼2024-07-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