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依法禁止虎牙與斗魚公司合并。騰訊成為繼阿里之后,又一家遭遇反壟斷強監管的互聯網企業。
這是《反壟斷法》實施十余年來互聯網領域第一起被禁止的投并案。由此,反壟斷監管迎來第二波高潮。騰訊今日在最新聲明中回應表示,將認真遵守審查決定,積極配合監管要求,依法合規經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自去年12月反壟斷監管風波以來,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打擊掐尖式并購是重要的監管方向。業內專家認為,此次監管行動區別于數月前對阿里“二選一”案的事后罰單處罰,是對帶來經營者集中的合并提前“叫停”,是反壟斷執法強化前置監管的最新案例,突顯了監管的精準性和多樣性。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表示,國家在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監管一直采取包容審慎的態度,市場監管總局此番阻止“虎斗”并購,也警示互聯網企業要更重視反壟斷合規,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掐尖式并購”遭事前糾偏
2020年雙十一前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奠定了這一輪平臺經濟領域強監管時代來臨的基調。其中,反“二選一”不正當競爭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兩大監管重點。
不同于對阿里“二選一”不正當競爭的事后追溯性罰款,此次監管通過行政禁令叫停虎牙、斗魚合并,是對可能構成的細分市場經營者集中情形的事前“喊停”。
在業內看來,這也表明,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是反壟斷監管中預防不正當競爭的重要“前哨”把關。
“禁止集中”旨在提前預防經營者集中可能帶來的不正當競爭,是對互聯網公司的資本擴張實施更加規范化管理,有利于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護更多中小型公司的發展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過去幾十年里,國家在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監管一直采取‘包容審慎’的態度,催生了一批互聯網巨頭。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的特性導致了行業的高集中。市場監管總局阻止這次并購,是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反壟斷以來,一起《反壟斷法》中關于經營者集中實體審查的標桿性案例,據我所知也應該是互聯網行業第一起被審查叫停的并購案。一方面,體現了監管機構依法認真執行貫徹中央工作會議精神,另一方面,也給互聯網企業帶來警示,要改變過去資本無序擴張的策略,更重視反壟斷合規,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外延式資本擴張幾乎已成為所有互聯網企業重要的發展路徑,互聯網不規范的投資行為確實亟需匡正,在監管視野內規范發展并劃清邊界。
去年底,阿里、閱文、豐巢因投資行為中集中申報環節“應報未報”違規被各處50萬元行政罰單,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申投資行為合規重要性,糾偏歷史違規,已經連續4次下發批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涉及20余家各類大型企業,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美團、滴滴等企業均多次被罰。
這一次虎牙、斗魚合并被否,也再次強調了經營者集中申報程序在反壟斷監管中的重要性。
避免“一刀切”彰顯監管靈活性
自反壟斷監管不斷加大力度以來,許多業內專家對反壟斷監管的尺度與力度問題表示關注,強調監管要平衡考慮對企業創新的保護。
此次監管部門以前置性、預警式的“禁令”取代事后的“巨額罰款”,顯示出監管層的“用心良苦”,堪稱手術刀式精準監管。這一監管舉措既避免了“一刀切”式誤傷打擊,也避免了事后重罰的滯后性,是我國反壟斷監管執法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前置性監管的思路不同于對阿里“二選一”不正當競爭的事后追溯性罰款,體現了更強的指引性。
相對國外反壟斷力度之大,我國的反壟斷監管更顯呵護引導用心。
《人民日報》曾評論反壟斷監管:“規范是為了更好發展,‘扯袖子’也是一種愛護。”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20多年,平臺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從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角度看,依法規范與支持發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2021 是反壟斷工作的“大年”,這一輪反壟斷監管從糾錯到預防,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將引導互聯網行業新一輪健康發展。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除了敬畏監管,積極自查自省,也應適時轉變簡單粗暴的發展思路。此次監管通過行政禁令出手“敲打”騰訊,帶有很強的警示教育意義,對于規范互聯網行業的投并活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恒大騰訊再度強強聯手:打造微物云 劍指新藍海2021-05-31
-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騰訊與三星堆實現新文創戰略合作2021-05-29
- 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重慶開幕:騰訊陳一丹倡導“數字共建”2021-05-20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揭秘福州龍湖超高交付滿意度的臺前幕后2021-07-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