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濤, 搜鋪網CEO
非標商業的未來就是個性化時代的體現,未來市場空間會很大,而且是永恒的話題,但要緊跟時代變化和用戶需求,適度最重要。
姜新國,阿爾達商置資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商業具有暈輪效應,巨變的時代要把握科技、生態、藝術、健康以及按照消費節奏去做商業。不同的年代需求在改變,要去發現人們內心潛在的需求、消費的規律。不同年代消費結構的變化,將產生新商業模式和行為,最后還是要成為標化的。
高鐵栓,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特聘講師
我們今天來討論這個題目其實是很沉重的!如果沒有政府攤派式地逼著開發商建商業項目,中國的商業地產就不會有今天這個亂象,商業項目如果全部做成標準化是違反人性及消費者需求的,一個商業項目不管是標準化還是非標準化,一定要根據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去定位,脫離了市場及消費者需求的定位最終一定失敗!商業地產項目大干快上到處泛爛都是政府不懂商業規劃追求業績造成的嚴重后果,只有停止亂批亂建商業項目才能慢慢走出現在這樣混亂的局面!
鄭雪元,鵬友會社群核心創始人
商業,其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而進行各種交易的媒介活動。它的本質是活躍和流通市場,促進人們生活、生產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與改進,進而不斷促進發展生產力。
標化,是已經形成的一種有形和無形的固有的秩序。一旦有約定俗成了標化,就會存在復制與同質化。在標化的分層過程中,已經不斷地在對商業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標化包含很多內涵(資本、模式、團隊、工具、場景等等),不是絕對定義。商業的發展恰恰是在非標的不斷創新過程中完成的。
在快速奔跑的市場壓力下,越來越多商業地產走向轉型之路,“個性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現存的多數商業項目中,所謂的“個性化”僅僅是植入部分個性化商品或服務,并沒有真正的個性化精神需求。
進化是物種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從無序到有序,從較低級有序向較高級有序這樣一種特定方向的演化過程。企業在商業生態系統中同樣也是在“共同進化”著的,否則它們就會在商業競爭中出局。
模式、品牌、需求、場景均需共同進化。未來的消費將是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的消費相結合,因此,很多商業人都非常重視體驗度,強調氛圍和環境的打造。好的體驗不是做最貴最奢華,應該是有格調和品位的。
重視體驗的場所,近距離的接觸,有的時候你帶回去的不一定是物品,可能帶回去的是這個場所,是空間給你帶來的獨特記憶。
個性化也不再是小眾產品,而是大眾分化成無數小眾的普遍性。要重視體系,做場所和內容。
商用地產行業出現眾多同質化商業,本質原因是沒有從未來角度去思考商業。商業的根本規律就是永遠在變,本就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新陳代謝。城市更新、存量改造迭代及新產品新業態是應消費需求而不斷變化與出現。
我們要思考的是,還有多少需求未被滿足,還有多少需求可以被創造,該怎樣創造消費者未被滿足的差異化的需求,如何用匠心精神去追求品質,讓商業的每一寸空間都能與消費者產生情感聯系。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僅僅適應于生物的發展,同時也適應于企業的發展。企業生存和發展于特定的商業生態環境之下,在一定的商業生態環境下只有適應這種生態環境變化的企業才能生存與發展,否則將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法則。
城市更新的機會就是商業非標準化產品的機會。實現從高品質生活空間建設者到高品質生活方式提供商的轉型,對城市有尊重,對文化有傳承,對消費者有感知,對環保有擔當,對生活有熱愛,有音樂素養,有美學追求,有人文積淀,有美好的信仰。
標與非標,都是做場駐境的過程。
新生代,代表著未來,商業的未來就是要瞄準新生代的精神和物質訴求,他們追求什么?喜歡什么?愿意為什么買單?
商業是立體網格狀多分層式的社交系統,建立以物質為基礎的具有美妙體驗的精神連接就是商業的未來。
重構邊界,首先要重構的是認知邊界,進而引發思考,探索未知,創新發展,讓交易活躍,讓“場”舒適,讓“境”安寧。商業一直有未來,只是需要更多從業者更多的深度思考,要具有洞察消費需求趨勢的能力,付出艱苦的努力。
線上觀點
南京山姆蘇:
我們知道:“工業4.0”注釋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這個概念的提出正是所謂C2B思維,商業特別是零售業早已沿著C2B思維展開研究,只是零售業的C是個大C,是由N個小c(目標顧客)組成的。
如何為“這一個”商場、購物中心的大C做好“定制”(即商場的產品化過程 ),是業內一直探討的問題(也即所謂“非標”概念)。在日本、臺灣其實早有專家提出每個商場、購物中心的“MD編輯”問題,也或是我一直在關注研究的“商品與場所一體化的創新打造”。
馬靜,山東中泰金橋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非標產品,商業應該回歸零售本質,而自主經營則是零售之源!買手制集合店,通過店主與買手采購商品,注重差異化商品,每月每周更換商品,注重搭配,注重時尚差異化,注重商品主流風格,是買手制的一個趨勢。相比之下設計師集合店,操作起來難度要大一些!餐飲項目,注重個人創意孵化項目,不斷推陳出新!整個非標商業體以買手制集合店和創意餐飲為引導,注重情景主題氛圍。非標是沒有那么難的!
李嘉,四川嘉茂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對于商業來講,從開發、建筑到業態組合選擇再到運營管理肯定會存在標準+非標,這是無法繞開的。至于如何非標?必須要基于因地、因人、因人制宜原則,不同的投資商、開發商、運營商呈現出來的方式和結果都會大不一樣,本質上不存在對錯或好壞之分。
未來商業核心在于打破邊界,有限空間如何圍繞消費者做到無界?只有真正做到無界,打造成為超級平臺,消費者才會變成超級粉絲,商業空間才會變成超級場所,從投資回報來講才可能真正實現價值最大化。
要實現這一切的核心前提:一支足夠優秀的新型資產運營管理團隊。
消費者時間是有限的,商業項目空間是有限的,如何將時間、空間、做到無邊界?這才是商業人需要去探索和面對的重大課題。
本期嘉賓:
高鐵栓 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特聘講師
潘岳平 上海紅星美凱龍美龍置業有限公司總裁
俞波 融僑集團商業資產管理總公司總經理
鄭培光 上海紅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鵬 NAI 新巢地產機構總經理、西南交通大學國際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鵬友會社群核心創始人
鄭雪元 鵬友會社群核心創始人
吳志強 眾強餐飲聯盟/中國好餐廳創始人、香港崇邦地產集團高級顧問
姜新國 阿爾達商置資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宣一氫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商業地產研究員,喜盈門國際業監事長、總策劃
穆建瑋 北京購阿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
林盛智 一茶一坐首席執行長
張阿睿 智慧餐飲實驗室創始人
黃國雄 新加坡超群管理顧問 資深董事
盛濤 搜鋪網CEO
張偉奇 立天唐人商業集團總經理
王裕強 尚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中國業務
李國忠 中信資本董事
(排名不分先后)
責任編輯:陳錦娜
- 上海攜程托幼所老師打孩子喂芥末 涉事人員被解雇2017-11-08
- ATM機取錢忘插卡 上海一男子“暴打”提款機賠兩千2017-10-26
- 2017“海峽杯”籃球邀請賽臺北站圓滿落幕2017-09-25
- 上海最牛釘子屋拆除了!2017-09-20
- 上海開展“共享單車”集中整治清理行動2017-09-07
- 上海正式步入“公證搖號買房”時代2017-08-27
- 深圳、上海等地共享單車投放“急剎車”2017-08-26
- 穿日軍制服在上海抗日遺址合影 涉案人員被行拘2017-08-23
- 小仙女鄭爽生日在上海拍戲 爽爸爽媽給粉絲切蛋糕2017-08-23
- “共享遛娃小車”現身上海,押金99元 網上88元可買同款2017-08-20
-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
蒙牛蟬聯“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第一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