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4月11日電(記者 楊曉靜、劉斐)在美國拋出所謂“對等關稅”后,賴清德當局開出對美商品零關稅、大幅擴大采購美貨、持續擴大在美投資等談判目標。對此,島內各界批評不斷,認為當局無條件屈服于美方貿易脅迫,以臺灣經濟主導權為“祭品”,將嚴重沖擊臺灣經濟基礎和民生福祉。
臺當局日前提出,臺美之間的談判以“降低臺美雙方所有關稅”為目標,“從零關稅談起”。對此,臺灣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對媒體表示,即使臺灣對美關稅降至零,只要美國對臺灣有貿易逆差,臺灣還會被課征所謂“對等關稅”。
日前,島內學界與工運界召開記者會表達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臺灣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林祖嘉認為,面對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措施,臺當局的應對決策基于對美國的誤判,并未評估島內產業承受力,“完全錯誤、非常危險”。他認為,倘若對美進口商品實施零關稅,島內農業、汽車業等都將遭受嚴重沖擊。此外,零關稅一旦開了口子,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將效仿,也會要求臺灣對其商品同等對待,屆時臺灣更將無力應對。
臺灣《經濟日報》報道稱,若對美進口全面降至零關稅,失去關稅保護傘后,臺灣四大產業受影響最重,包括農漁產品、汽車、保健食品和紡織品。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若臺灣全面調降針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鋼鐵業、石化業、塑膠橡膠業及煙酒類等八大產業將位于“海嘯第一排”。如果經過談判,美國依然對臺灣課征15%以上關稅,受創較大產業更多,包括大多數電子零組件產業、工具機等機械業、紡織業、服務器產業等。
臺灣養雞協會理事長邱時恩對媒體表示,現在島內畜禽產業都因一句對美零關稅“被嚇得要死”。臺灣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對媒體呼吁,當局“不要再犧牲農民”,免關稅將沖擊農民生計。
勞工團體也擔憂勞工利益受當局應對關稅措施沖擊。在學界與工運界記者會上,臺灣工人斗陣總工會理事長何政家說,應對關稅措施會引發更多裁員、失業、無薪假等問題。他呼吁臺當局“不要只顧政黨利益,不能只依賴美國”,要站在臺灣1500萬勞動者的立場去談判。
民進黨當局日前還宣布,擴大對美采購以降低美對臺貿易逆差,已完成盤點包括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采購計劃;除臺積電對美投資加碼外,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加碼投資美國。
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投書媒體指出,對于美國發動的“關稅戰”,臺當局“極盡迎合與取悅之能事”,沒有計劃采取關稅報復,“同時奉上幾項厚禮”,完全舍棄臺灣方面的“貿易主體性”。“還沒談判就先把投降條文寫出來,唯恐美國漠視。”他認為,當局無條件屈服美國的貿易脅迫,擴大對美投資及采購,美方不會因此赦免臺灣關稅。
針對臺當局所謂“投資換關稅”策略,桃園市市長張善政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核心產業攸關臺灣的經濟命脈與安全,“絕非可以輕易交換的籌碼”。他認為,若電子、資通訊、AI服務器等產業都大規模向美國投資,臺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可能因此被削弱甚至掏空。
島內專家認為,美國對臺關稅如利劍在懸,而且“嘗到甜頭”后可能反復使用,臺灣當前唯有分散市場風險才是關鍵。林祖嘉指出,應對美國關稅的關鍵在于拓展多元化的外銷市場,包括恢復與大陸的關系,增加對大陸出口等,以分散對美國市場的風險。
臺灣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許文忠主張,恢復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合作,善用大陸內需市場以及完整的產業鏈分散訂單。同時協助臺商善用大陸市場網絡,融入“一帶一路”商機和布局。此外,他還建議當局恢復開放陸客、陸生來臺,為島內服務業、教育等產業創造機會。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方針對美方再次提高對華關稅實施反制答記者問2025-04-12
- 以開源促開放 加速構建產業創新“朋友圈”2025-04-11
- 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4.1級地震 福建有震感2025-04-1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國防部:解放軍練兵備戰不停歇 打“獨”促統2025-04-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