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訊(記者 劉深魁 文)1月17日,為期兩天的首屆閩臺新春拾趣集活動在廈門舉行,數百名閩臺鄉親和游客歡聚在有百年歷史的古街——廈門大元路,一同感受兩岸春節民俗,共同許下“兩岸更好、同胞更親”的美好祝福。
隨著耳熟能詳的民謠《童年》《外婆的澎湖灣》唱響,首屆閩臺新春拾趣集拉開帷幕。身著馬面裙的孩子們以詩朗誦《中華上下五千年》表達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驕傲與自豪之情;臺灣特色的民俗藝陣表演電音三太子舞步輕快……
據介紹,本次活動以廈門大元路為核心,串聯了閩臺美食、非遺文化、年貨市集等內容。在活動現場,來自海峽兩岸的書法家為廣大市民游客書寫春聯。
“去年底,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兩岸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春節習俗,彰顯了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特質。新的一年,希望兩岸民間交流越來越熱絡,力量越來越強大。”臺灣書法家曹原彰已連續19年在廈門為兩岸同胞寫春聯、送祝福。
紅龜粿是流行于閩臺兩地的傳統民間糕粿食物,是兩地民眾過年不可缺少的特色小吃。活動現場,紅龜粿的攤位前吸引了不少民眾圍觀,只見家長們紛紛帶著孩子上前體驗,親手制作代表著吉祥幸福寓意的紅龜粿,將好運帶回家。
臺灣青年汪毅純身穿臺灣少數民族服裝登臺,向大家展現臺灣阿里山的特色文化,并演唱歌曲《橋》。她拿出自己的“三個愿望”說,希望通過歌聲搭起兩岸交流的橋梁,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投身到兩岸的交流中,也希望更多臺灣朋友來福建走走看看,感受大陸的發展變化。
在年貨集市,臺灣美食、閩臺伴手禮、潮牌文創等陳列其間。頗具閩南特色的“茶桌仔”也在活動現場亮相。兩岸各界人士圍桌而坐,品臺灣高山茶、嘗廈門茶點,交流各自的飲茶習慣和見聞,感受閩南“茶桌仔”文化的深厚底蘊。
“兩岸茶文化的交融是兩岸融合的一個代表。就像一杯溫暖人心的好茶,這次活動讓兩岸同胞提前感受到濃濃的年味,也讓臺胞真切感受到更多的溫馨和溫暖。”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吳家瑩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在榕臺青歡聚一堂2025-01-20
- 兩岸旅游業者迎來“新春禮包”(日月談)2025-01-20
- 2025年臺胞迎新春聯誼活動在福州舉行2025-01-20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300多種臺灣商品走進廈門 和臺胞們關系越來越2025-01-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