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同安的云洋村,有這樣一位來自臺灣的專家,他用智慧與創新,書寫著一段別樣的牛油果種植故事。他是龔世明,一位充滿遠見的臺灣農業探索者。從1991年家族初涉閩南農業,到如今培育出26個牛油果新品種,他將臺灣的農業智慧與大陸的土地稟賦完美結合,在這片熱土上譜寫著兩岸農業合作的新篇章。
一顆龍眼,種下兩岸農業情緣
回首1990年,龔世明的父親與叔叔來廈門旅游時,一顆售價12元人民幣的龍眼,讓他們看到了商機。“那時一頓飯還不到1塊錢,12元一斤的龍眼著實令人震撼。”龔世明回憶道??礈蚀箨懙霓r業發展潛力,他們家族毅然來到廈門同安,承包了5000畝農地,開啟了兩岸農業合作的新征程。
從最初引進優質龍眼品種,到后來因應市場變化轉型種植臺灣特色果蔬,龔家在同安這片沃土上不斷探索。2008年,通過參與海峽兩岸農業論壇,龔世明敏銳地發現:“廈門的農業發展趨勢和市民消費習慣與臺灣非常相似。”這一發現,為他日后的牛油果種植之路指明了方向。
智慧農業:臺式技術的閩南實踐
2014年,在龔世明的建議下,他的叔叔將果園轉型種植牛油果,引進了14個臺灣優質品種。然而,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頭三年可以說是全軍覆沒,當地特有的根腐菌讓果樹逐漸枯萎,”龔世明感嘆道。
面對挫折,龔世明沒有退縮。他帶領團隊篩選抗病品種,優化種植技術,最終培育出了從“老龔三號”到“老龔十九號”等一系列適應本地環境的新品種。“我們的牛油果個頭較大,口感綿密,香氣濃郁,這是與進口產品最大的區別。”
在栽培管理上,龔世明別出心裁地運用“智慧農業”理念。“害蟲多在夜間活動,我們便讓無人機提前設定航線,等到日落后再噴灑農藥,既節省成本又提高效果。”"這種將學術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臺灣農業技術的精妙之處。
鄉村振興:牛油果的創新價值鏈
龔世明的視野不僅局限于種植技術,更延伸到產業融合創新。在同安區云洋村,他巧妙地將牛油果與當地百年非遺手工面線結合,開發出獨具特色的牛油果面線,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不僅如此,龔世明還帶領團隊開發了牛油果果脯、面包等深加工產品,更即將進軍日本市場。“我們的牛油果切丁速凍產品很快就能出口日本,”他自豪地說,“這是一個類似預制菜的創新嘗試。”
如今,在龔世明的果園里,建起了全球品種最齊全的牛油果標本園。這里不僅種植著26個品種的牛油果,還引進了臺灣特有的潘古拉牧草,成為兩岸農業交流的重要平臺。
農業創新永無止境,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這位來自臺灣的農業專家正用他的智慧與熱情,推動著兩岸農業合作不斷向前,譜寫著一個又一個農業創新的精彩故事。(海峽導報記者 程婷婷)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哪種水果中的脂肪含量比一般瘦肉還高?螞蟻莊園今日答案5月8日2020-05-08
- 哪種水果中的脂肪含量比一般瘦肉還高?螞蟻莊園今日答案5月8日2020-05-08
- 和你的腦袋一樣大!巨型牛油果欲申世界紀錄2017-12-08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龍巖市兩岸文化和旅游交流協會正式成立2024-11-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