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臺北第一女子高中區桂芝老師炮轟臺灣教育課綱“去中國化”的發言,近日在兩岸引發熱議和共鳴。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評論,區老師說出了島內很多老師、家長和專家學者的心里話,發出了正義之聲。
她指出,民進黨當局無所不用其極在島內推行“去中國化”,妄圖割斷兩岸文化聯結,蒙蔽臺灣民眾,造成臺灣青年一代歷史記憶混淆和國家認同扭曲,貽害無窮。臺灣各界抗議、抨擊聲音不斷。
朱鳳蓮強調,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改變不了深植于臺灣社會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割裂不了兩岸的歷史聯結和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系。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更強力的反對。
在回答兩岸交流活動相關提問時,朱鳳蓮介紹,今年兩岸這么多交流活動,很多臺灣青年第一次來到大陸。他們共同的感受就是三個字:“不一樣”。她表示,我們歡迎更多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青年多來大陸走走看看,一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朱鳳蓮引述臺青的話指出,之前會認為大陸人排斥臺灣人、不喜歡臺灣人,還認為大陸比較落后,但來了就發現大陸很繁華、很進步、很有機會,大陸同胞很友善、很熱情,希望以后常來,不要讓島內負面資訊限制了想象。
針對賴清德日前叫囂不贊成與大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并稱若協議通過就會有大批大陸人進入臺灣“搶臺灣人飯碗”,會影響當地的生意,朱鳳蓮指出,歷經十年風雨洗禮,越來越多島內人士尤其是業界認識到,兩岸服貿協議是一份互利雙贏的好協議,有利于加強兩岸服務業合作、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有利于提高兩岸服務業水平、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有利于兩岸經濟特別是臺灣經濟發展。
“這份服貿協議不僅不會損害臺灣業者利益,不會‘搶臺灣人飯碗’,反而會通過促進兩岸服務貿易進一步自由化及便利化,給臺灣業者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朱鳳蓮說,賴清德為謀求一黨之私故意抹黑服貿協議,杜撰莫須有的“威脅”,才是“砸臺灣民眾的飯碗”。
島內有機構統計2020年以來臺灣社會前十大民怨事件,發現一半以上涉及民生領域,朱鳳蓮就此答問指出,民進黨當局為了政治私利,罔顧民生需求和民眾福祉,必然會引起臺灣民眾的反感和唾棄。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島內媒體人郭正亮自認立場越來越傾向和平統一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2023-12-14
- 堅持“九二共識” 兩岸關系發展就有廣闊前景2023-12-14
- 美國學者提議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 國臺辦回應2023-12-14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深融合,一家親!廈門湖里區探索海峽兩岸融合2023-12-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