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扁肉、燈盞糕、芋餃、牛肉丸、臺灣特色泡菜臭豆腐、擔仔面、阿里山肉排、高雄花枝丸......7日,2023年沙縣小吃旅游文化節暨海峽兩岸美食節在福建三明市沙縣區開幕,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兩岸美食薈萃,令人口舌生津。
圖為2023年沙縣小吃旅游文化節海峽兩岸美食展開街儀式。沙縣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本屆小吃旅游文化系列活動秉承節儉、特色的理念,共開展小吃、文體、旅游、商貿等領域的各類活動32項,進一步推介沙縣小吃旅游文化品牌。
“現場這么多的美食,讓我感到太震撼了。”參加“同話滬明情 四季三明游”活動的上海游客吳建芳說,“沙縣小吃很美味,很高興能在這里吃到正宗沙縣小吃。”
美食展現場氛圍熱烈。張凌欣 攝
小吃是沙縣區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沙縣區緊緊圍繞“標準化、連鎖化、產業化、國際化、數字化”方向不斷探索,通過提升經營模式、加快品牌推廣、延長小吃產業鏈等舉措,全力推進小吃產業轉型升級。
如今,當地小吃產業園已聚集小吃速凍品、半成品、醬料包等產業上下游的24家企業,每天有數十噸產品通過冷鏈網格配送至全國各地,年產值超3億元,二產集群不斷壯大;總投資12.15億元的沙縣小吃三產融合示范園項目加緊推進,投用后,全年預計可新增產值15億元以上;搶抓滬(上海)明(三明)對口合作機遇,在上海發展加盟店300余家,上海首家沙縣小吃高校檔口正式營業,33款農特產品登陸陽普生鮮等平臺……
圖為當地美食做法吸引游客駐足。沙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以來,沙縣區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小吃優勢,積極推動沙縣小吃走進臺灣地區,推動海峽兩岸小吃農產品原料產業、食療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助力三明市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沙縣小吃于2010年首次登陸臺灣后,與臺灣餐飲界的合作越來越廣。”據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喬杰介紹,目前沙縣小吃在臺灣地區開設分店10余家,兩地開展節會、小吃文化交流活動20余次,臺胞臺企在沙縣投資經營臺灣美食、現代農業等項目20余個。
美食節上,臺灣屏東人周宗皚的臺灣烤椰奶展位客流不斷。他告訴記者,兩岸美食同源、各有特色,希望通過這次活動“以食為媒”,促進合作。
據統計,沙縣小吃已累計發展門店8.8萬家,從業人員近30萬人,年營業額超550億元。此外,美國、日本、法國等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沙縣小吃的身影,在當地成為傳播中華美食、文化的窗口。(中新網 黃艷 許琰)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省消委會提醒:59款咖啡檢出致癌物2023-12-08
- 福建3所入選!文旅部公布這項名單2023-12-08
- 福建人注意,已進入高發期!疾控專家提醒2023-12-08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福馬“小三通”航線開通以來出入境人數首破百2023-12-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