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让男人桶30分钟,黑人狂躁日本艳妇a片软件下载,美国色黄xxx大片,娇妻系列交换 纯肉高h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題:臺灣記者在北京體驗秋收 點贊大陸現代農業技術

新華社記者王承昊

挖番薯、割大豆、剝玉米粒……金秋十月,年豐時稔。19日下午,多位在大陸駐點的臺灣記者來到位于北京的全國農業展覽館,現場體驗農活,參觀了解大陸現代農業發展成就。

館區的番薯田內,臺灣記者們貓著腰,手持釘耙,沿壟臺兩側左一耙右一耙。番薯從地里探出了頭,大家放下釘耙,用手松掉周圍土壤,一拔,一顆番薯便收入囊中。

臺灣記者在北京體驗秋收 點贊大陸現代農業技術

10月19日,臺灣記者展示自己挖的番薯。新華社記者 王承昊 攝

一番實地勞作,讓臺灣《聯合報》記者陳政錄感嘆起古早“唐山過臺灣”的辛勞。“先民從大陸來臺,開墾荒地,很是不易。”他說,農業在中華文明幾千年歷史中分量很重,“如今,農業文化依舊深植在兩岸人民的骨子里。”

“我從沒下地干過農活,這還是第一次呢。”臺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任以芳提著一袋“勞動果實”很是開心。

盡管是第一次下田,但任以芳從2012年至今已走過不少大陸鄉村。感嘆于近年來大陸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她說:“現在大陸很多方面做得比臺灣好,尤其是科技種植和環境水利等進步飛速。”

大陸現代農業技術一直是臺灣記者頗為關注的領域,當天記者們還認識了能“一分耕耘,兩份收獲”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展示區內,玉米金黃飽滿,豆莢搖曳如鈴。左手抓枝,右手揮鐮,臺灣記者們一邊采集作物,一邊揭開這項增產“秘密武器”的面紗。

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下,大豆和玉米做起了“鄰居”,有效解決了兩種主要農產品間的爭地矛盾,在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多收一季大豆,實現雙豐收,這也是大陸近年來積極推廣的種植技術。

“農業技術千萬不能被‘卡脖子’。”任以芳說,大陸人口基數大,糧食安全很重要,大陸通過現代農業技術提升產量,讓老百姓不愁吃,讓農民收入增加,這是很正確的方向。

“臺灣走精致農業路線,大陸的農業規模則大很多。”陳政錄說,兩岸農業因地制宜,各有千秋,在農業交流合作上大有可為。

臺灣記者們還參觀了中國傳統農具、農產品、彩陶等展覽。此次“體驗秋收喜悅 傳承農耕文明”活動由國臺辦新聞局、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北京市臺辦共同組織。

臺灣記者在北京體驗秋收 點贊大陸現代農業技術

10月19日,臺灣記者體驗剝玉米粒。新華社記者 王承昊 攝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襄湖森林公園盛大啟動 繪就京津冀生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南华县| 永安市| 武宣县| 上饶县| 巴南区| 肃南| 白银市| 二手房| 祁门县| 岢岚县| 靖西县| 依安县| 武清区| 隆德县| 嘉鱼县| 镇巴县| 泰和县| 温宿县| 昆山市| 宁强县| 皮山县| 当雄县| 泸定县| 临海市| 平武县| 无极县| 监利县| 交城县| 陈巴尔虎旗| 九江市| 霍林郭勒市| 皋兰县| 金门县| 福海县| 石泉县| 玉林市| 闽清县| 贡山| 台中市|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