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第一站,我選擇來到人文氣息、生活方式、語言習慣都十分相近的廈門。”從首次懷揣創業熱情“登陸”至今,臺灣青年張耿銘登“鷺”(廈門,別稱鷺島,簡稱“鷺”)發展已迎來第15個年頭,“親切的閩南語,熟悉的小吃,與臺灣一模一樣,讓我倍感親切,很快就融入這里的生活。”
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張耿銘回憶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讓當年剛大學畢業的他心生向往,“日新月異的發展,讓我對大陸有了全新的認識。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出去闖一闖,于是帶著滿滿的期待來到大陸”。
看中餐飲行業發展前景,張耿銘在廈門市同安區開辦一家餐廳。大到店面選址、裝修,小到食材選擇,他每一步都以最高標準執行。
“好口碑才是服務行業能持續經營下去的硬道理。”張耿銘告訴記者,閩南人多嗜甜,這一點和臺灣的口味非常相似,“剛開始我常常打電話向在臺南開飯店的大伯取經,店里很多小食都融入臺灣風味。”
近15年來,已經融入廈門的張耿銘,對這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便民服務感慨良多。“這些年來,一系列優惠政策出臺,為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提供了沃土。”張耿銘說,餐廳經營收入不斷增加,同時大陸出臺不少支持個體經營者的稅收優惠政策,每年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減免金額都達到2萬元(人民幣,下同),幾乎免除了全部稅費,讓他有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菜品改良研制中。
在張耿銘不斷創新嘗試下,餐廳的菜單已更換了幾十個版本,歷經十余次改良的甜品和臺灣奶茶成了店里主打的爆款。
“現在,大伯店里也推出不少我研制的福建口味飯菜,食客們吃了都贊不絕口。”張耿銘笑著說道,相信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會越走越寬。
與臺灣一水之隔的廈門,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逐夢、圓夢。
“從政策到服務,充滿活力”,2014年從臺灣來到廈門工作,張吉龍沒有感覺到離家的生疏,反而充滿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在這里投資、工作、生活都很舒心。”
張吉龍現為廈門一家電子公司研發部主管,負責手機攝像頭對焦馬達關鍵技術的研發。稅惠紅利的精準落袋,讓他在研發創新路上走得更有底氣、有信心。
“在稅務部門及時輔導下,公司2022年享受了留抵退稅215.35萬元,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研發設備再投入。”張吉龍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擁有研發人員約20人,預計今年研發投入將達1000萬元,生產出來的防手震馬達、OIS馬達等產品將更具競爭力。
來廈門之前,張吉龍就在臺灣從事研發工作。在他看來,大陸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給臺青們提供了蓬勃的發展機遇,“工作機會多,投資回報率也高,這里是弄潮追夢的地方,讓人無法拒絕”。
“希望有更多兩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機會,帶動臺灣青年來大陸、來鷺島,在這廣闊的天地里施展抱負、深耕發展。”張吉龍說。(作者 楊伏山 葉林蔚 林鉆穎)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灣缺水缺電惹民怨 高雄無預警停電為全臺之冠2023-03-16
- 打造兩岸共同生活圈 福建上線臺灣至大陸專線快遞2023-03-16
- 臺核二廠2號機除役后電價將漲?王美花回應了2023-03-16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企業家峰會鄉創企業合作聯盟在浙江嘉興揭2023-03-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