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涉臺內容系統闡述了黨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原則立場與政策主張,是我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做好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雖然當前臺海局勢緊張動蕩,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主流大勢沒有改變。過去的一年,祖國大陸堅持一貫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方針,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細化落實臺胞同等待遇政策,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對“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臺灣事務的嚴重挑釁,我們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進一步掌握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進一步鞏固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
2022年:兩岸關系經歷涉灘之險
近年來,臺灣島內民進黨一些政客出于政治本性和一黨私利,肆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加緊販賣“兩國論”。蔡英文在臺灣當局舉辦的2022年“雙十”活動上再次散布“兩國論”,鼓吹兩岸“互不隸屬”。與此同時,文化“臺獨”工程在島內行之有年,已對部分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臺獨”史觀亟需正本清源。近一兩年來,美臺勾連出現新動向,在“臺獨”論述上遙相呼應。如美國一些反華政客罔顧事實,對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刻意進行錯誤解讀,企圖動搖國際一中格局,也為其干涉臺灣問題尋找借口。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加劇“以疫謀獨”,企圖進一步收縮兩岸交流互動空間,并且在手法運用上越來越細化。除一再恐嚇臺灣民眾到大陸就業和從事交流不要“觸法”外,民進黨當局還“修法”提高邀請大陸人士赴臺專業交流的門檻、禁止島內各人力銀行刊登企業招募人員赴大陸就業的職缺信息。2022年5月,又以保護島內高科技產業為借口,“修法”增列所謂的“經濟間諜罪”,阻撓兩岸科技領域正常交流。疫情背景下,民進黨當局拒絕恢復兩岸往來通道,兩岸人員往來規模相比疫情前大幅度下滑。
2022年8月2日,在民進黨當局的邀訪下,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執意竄訪中國臺灣地區。中國政府果斷采取一系列經濟、法律、軍事等方面的措施,予以堅決反制和打擊,有力震懾了“臺獨”分裂勢力和美國等外部勢力。2022年8月10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重申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事實和現狀,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推進實現祖國統一的立場和政策。
風雨襲來時,更顯堅韌挺拔。中國政府堅持開展反分裂、反干涉斗爭,展示了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2022年,習近平主席兩次應約同拜登總統通話,在巴厘島舉行了三年來中美元首的首次面對面會晤。習近平主席向拜登總統闡述了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剖析中美關系實質,劃出中方底線紅線。他強調,“臺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系造成顛覆性影響”“臺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政”。拜登總統也再次重申“四不一無意”承諾,并進一步表示美方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不尋求把臺灣問題作為工具遏制中國,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事實證明,民進黨當局任何拉攏、貼靠外部勢力謀“獨”的圖謀,都注定失敗。
大陸相關措施引發島內輿論強烈反響,臺灣在野政治勢力、工商界、媒體和學界出現了不少反思和理性的聲音,擔憂民進黨一旦加劇兩岸對抗,將引發臺海沖突、危害民生安全。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則對兩岸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近來島內諸多民調顯示,支持兩岸交流合作仍是主流民意,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不滿逐漸發酵。
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戰中,民進黨雖極力操作“抗中保臺”議題,但僅拿5席縣市長,以慘敗收場。大陸的一系列反“獨”組合拳讓不少臺灣民眾接受了一次“震撼教育”,也讓島內越來越多中間選民和年輕世代逐漸看清民進黨所謂的“抗中保臺”只是騙取選票的噱頭,由此開始擔憂兩岸“兵兇戰危”,反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進而改變其盲目支持民進黨的政治立場。
兩岸融合發展總體態勢良好,數十年來形成的兩岸經濟關系韌性十足。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大陸依然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兩岸經貿合作繼續發展,2022年1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2945億美元。與此同時,大陸持續細化落實“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農林22條措施”等臺胞同等待遇政策。各省市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發展機遇,持續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克服疫情影響,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海峽青年節等兩岸交流活動持續舉辦,確保兩岸民間交流不停頓、不掉線。
2023年:在變局中砥礪前行
受中美關系大勢影響,臺海局勢風險增多、不確定性增大,兩岸關系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不排除在局部領域的矛盾斗爭更加尖銳。縱然臺海方向亂云飛渡,我們將繼續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應變局、解困局、創新局,在新征程上加快塑造國家統一大勢。
反分裂、反干涉斗爭力度將進一步增強。美國近年來加大打“臺灣牌”,更深地介入臺灣地區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兩岸關系,縱容和支持民進黨當局“臺獨”政策,成為臺海局勢緊張動蕩的最大亂源。從長期來看,美方的全球霸權戰略及其國內政治結構決定了其不可能放棄“臺灣”這顆“以臺制華”的“棋子”。就在西方圣誕節前夕,美國總統拜登將“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簽署成法,該法案包含大量涉華消極條款,尤其在臺灣問題上,包含為臺提供“軍事融資”、加速對臺售武等多項內容,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這再次引發臺海局勢新一輪緊張動蕩。民進黨雖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中慘敗,但島內政治格局暫時不會發生根本改變。民進黨當局出于“臺獨”政治目的,頑固“倚美抗陸”“倚美謀獨”,不惜犧牲島內民眾生命福祉進行謀“獨”挑釁,臺海風險不排除進一步升高。習近平主席在巴厘島會晤美國總統拜登時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面對“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臺灣事務的嚴重挑釁,相信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有駕馭復雜局面、戰勝風險挑戰的強大實力和必勝信心。
兩岸交流有望迎來疫后交流新契機。一方面,臺灣民意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民進黨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其執政縣市人口不足全臺的1/4。這一結果反映了臺灣島內“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的主流民意,島內民眾用選票表達了對民進黨當局“抗中保臺”“治理無能”的失望和不滿。此外,在開放美國“萊豬”進口、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以及臺積電被強行加速移植美國等議題上,島內民眾對“臺灣被掏空”“棋子命運”認識日漸清晰。另一方面,臺灣當局炒作兩岸“脫鉤”失敗。被當作民進黨執政亮點的“歡迎大陸臺商回臺投資”實施至今,號稱吸引了276件投資申請案總金額超過1萬億元新臺幣,但這個泡沫正在面臨破滅,加上島內投資環境不堪考驗,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問題更加突顯。近年來,臺灣當局“以疫謀獨”阻撓兩岸人員往來,已遭到島內民眾的強烈反彈,不得不于去年12月22日通過“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以緩解民意壓力。隨著大陸進一步優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臺灣當局以疫情阻撓兩岸人員往來的借口將不攻自破。
兩岸融合發展在大陸主導下持續深化。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政策主張,大陸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的努力不會停。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其中第三十七條規定,“臺灣地區居民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對于臺灣同胞而言,這一規定,與3月份國臺辦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臺灣居民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工作的通知》同等適用,精神一致。臺灣同胞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意愿,在大陸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或其他地域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新的一年,大陸對臺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繼續致力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研究出臺更多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鼓勵更多臺胞來大陸學習、工作、創業,為廣大臺胞臺企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參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平臺,創造更好條件。
(作者:蘇美祥 系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金門縣倡議早日興建“廈金大橋” 臺陸委會:目前無規劃2023-02-12
- 臺灣地區總人口數2330萬人 新生兒出生數仍呈下滑狀態2023-02-12
- 高雄市長陳其邁稱已申請開放大陸信眾赴臺吊唁星云法師2023-02-09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灣地區總人口數2330萬人 新生兒出生數仍呈2023-02-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