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 由于近日解放軍派機對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巡航頻率逐漸加大,兩岸恐爆沖突。美國國會因而于近日舉辦聽證會邀請軍事專家諮詢因應對策。蘭德公司專家在會上表示,臺海已是引爆美中大國沖突的最危險熱點,華盛頓必須加快尋求與地區盟友協調,在美國軍事介入時提供協助與支持。目前日本及澳洲是最有可能在軍事上協助美國防衛臺灣的國家。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8日(當地時間)就華盛頓如何威懾中國對臺灣軍事行為舉行視訊聽證會,并聽取前國務院、五角大樓官員、軍方人士及軍事安全專家對中國軍事實力、戰略意圖的評估及應對政策的建議。
美國國防部諮詢智庫蘭德公司政治學家、曾于2015至2018年擔任美國國防部兩岸關系高級顧問的林碧瑩(Bonny Lin)說,臺海是最可能引發美中沖突的熱點,因此讓印太地區盟友支持美國的行動非常重要,但亞太國家對臺灣問題多不愿公開表態,一旦解放軍攻打臺灣,美國仍是提供臺灣軍事協助的主要國家。
林碧瑩說,兩岸若戰,印太國家在決定如何做出反應時,會考慮的因素包括陸美臺采取的行動,包括:中國大陸的活動與臺灣的反應、臺灣對這些盟友的重要性與中國大陸重要性的對比、中國大陸可能的報復及中國大陸與日俱增的實力、這些盟友與美國的關系以及美國能提供他們什么、這些盟友自己內部的法律、政治、外交政策對該國采取軍事行動的規定與限制。
林碧瑩表示,從各國法律及軍事外交政策的條件來看,日本及澳洲是最有可能在軍事上協助美國防衛臺灣的國家,可能允許美國從其領土上的基地采取軍事行動,甚至派遣部隊參戰。其他包括印度、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及越南都屬于不確定的國家,僅可能試圖保持中立或提供有限的、較不引人注意的協助,例如情報分享、人道主義行動或補給的支援等。
與會專家皆主張美國應維持既有的對臺“戰略模糊”政策。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表示,如果美國采取戰略清晰策略,給臺灣明確的防衛承諾,那有可能引發北京的反應,對臺灣反而造成傷害。臺灣民眾一直認為美國一定會介入臺海沖突,美國不應該以“戰略清晰”給臺灣空白支票的承諾,增加沖突風險。
前國務院東亞事務局臺灣政策辦公室主任、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表示,美國應該避免做出兩個政策改變的宣示,一是不要改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另一個是不要改變“戰略模糊”政策,這是為了強調美國對北京和臺北的“雙重震懾”立場。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經濟部門證實:美國致函臺灣盼解決汽車芯片問題2021-02-20
- 美國正式重返《巴黎協定》2021-02-20
- 美議員提法案授權總統動武防衛臺灣 及要求大陸放棄武統2021-02-19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廣西臺辦主任李莉走訪農業臺企送開春祝福2021-02-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