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化學生物學系2017級直博生黃雨佳,是在醫院與隔離賓館度過的。
黃雨佳是湖北荊州松滋市人。正月初一,她跟隨在松滋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的爸爸,一起來到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前線。
由于專業所限加上還是學生,黃雨佳不能直接上一線。看到醫生、護士忙前忙后不停歇,黃雨佳提出,由她來承擔住院部每天確診與疑似病例的數據統計上報等工作。
每天,黃雨佳首先了解前一天晚上與當天清晨新增的病例,再一一查看他們的CT影像學結果,將新增病例的基本病情填寫進統計表格;然后找到值班醫生,詢問、登記已有病例的病情變化情況;再將頭一天送檢樣本的檢測結果登記備案……她需要填寫、更新5張表格,上下午各上報一次。稍有空閑,她又幫助醫護人員填寫病歷。忙完這一切,經常已過了晚上7點。
從做志愿者的第一天起,黃雨佳就住進了醫院專門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準備的賓館。她與爸爸沒有回過家。
黃雨佳的媽媽余繼英,是一名兒科醫務工作者。在黃雨佳的印象里,每年寒假,爸媽工作都比較忙。今年,因為疫情,爸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忙,一家人很少能同時坐在一張飯桌上吃飯。黃雨佳的爸爸黃勝是感染科主任,回到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疫情很嚴峻,但科室人手有限。
大年初一中午的一個細節,讓黃雨佳再也坐不住了。一頓飯的時間里,爸爸接了好幾個電話,來自醫院或科室、疾控部門,也有病人打來的,黃勝一一耐心回復。等接著吃飯時,飯已經涼了。
想到自己是學醫的,今年已經24歲,黃雨佳便想去爸爸所在的科室幫幫忙。
女兒的這一想法,讓爸爸媽媽有些意外。“能幫多少是多少”黃雨佳向他們保證,一定做好防護,而且自己有一定的醫學知識,請他們不要擔心。
松滋市人民醫院感染科的醫療物資緊缺,有的N95口罩得反復殺菌,使用三四次;醫療設備有限,新的設備采購完得現學現用;每天,新增的確診與疑似病例不在少數。自疫情發生以來,黃勝就叮囑全科室人員注意防護,至今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
黃雨佳也沒有害怕,做志愿者第一天,爸爸教她如何做好個人消毒與防護。黃雨佳對電腦操作很熟悉,沒過多久,手頭的工作便熟稔起來。感染科護士長嚴艷紅說,現在醫院人力有限,黃雨佳來一線參加戰斗,“給醫護人員減輕了不少壓力”。
如今,回顧在醫院的這些天,黃雨佳覺得“很值得”。
“所有醫護人員都在竭盡全力搶救每一位病人。”剛去醫院不久,黃雨佳注意到,感染科室收治了一位確診新冠肺炎的孕婦,呼吸困難,病情危重。但醫院條件有限,沒有特別好的無創呼吸機,整個科室的醫生就一起討論最優化的治療方案,為病人用上了現有最好的設備。
回到住處,黃雨佳凌晨兩點在醫護微信群看到,值班醫生還在報告這位病人的最新情況:“病人病情終于平穩了些,這會兒睡了……”
黃雨佳到崗第三天,科室又來了一位志愿者——44歲的毛偉醫生,也是松滋人,廣東佛山南海泰成逸園醫院醫務科副科長兼ICU主任。與黃雨佳一樣,他也放棄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自愿來到松滋市人民醫院,參與疫情防控與救治工作。
毛偉與科室其他醫生輪流值白班、晚班。當工作人員找毛醫生登記銀行賬號,提出按照國家規定發放補助時,毛醫生婉拒了。
在科室,黃雨佳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到了爸爸的工作狀態。
2月2日凌晨時分,黃勝接到電話,科室來了危重病人,血氧飽和度只有50%。黃勝趕緊打電話通知醫院領導,趕到病房展開急救。等病人情況穩定后,黃勝又去看望其他重癥病人,重新回到住處,已是凌晨3時。
正月初一到現在,這對父女沒有回家。余繼英每天晚上下班后,做好飯菜送至隔離賓館。2月2日這天,她做了丸子湯、豆棍炒肉、蒸魚塊、清炒菠菜,“給他們補充點營養,希望他們都保重。”
最近,來自海南的11位援助醫務工作者也來到了松滋市人民醫院,加入抗疫工作。“沒有想到,外地援助醫務工作者也來到了我們縣級醫院。”黃雨佳既意外又感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州連江東北街社區抗疫一線有群厲害的“老街坊”2020-02-01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課程"互開互認"是高校合作的有益嘗試2020-02-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