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發基金規模超過7000億份,但有30多家基金公司未能在新發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其中一些公司甚至連續多年沒有新發基金。這些新發基金節奏緩慢的大多是中小型公募,由于新發基金是管理規模增長的重要來源之一,這導致這些中小型公募管理規模增長停滯甚至縮水。
有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在市場的持續調整中,新發基金對中小型公募來說確實有一定難度,不少公司已開始重新審視其業務模式或產品策略,并做出了符合自身資源稟賦的布局安排。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大公司業務的“大而全”布局,中小型公募應采取差異化打法,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
多家公司今年未發新基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規模有所回升。截至8月15日,全市場新發基金(按基金認購起始日統計)規模達7214.11億份,去年同期為6537.27億份。
頭部、尾部公募的新發基金成績大相徑庭。華夏基金是今年新發基金數量最多的基金公司,截至目前,今年共發行了39只產品,新發基金規模超過100億份;易方達基金今年新發基金數量達到34只,新發基金規模超過200億份。此外,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博時基金等頭部公募今年新發基金數量均超過了20只,新發基金規模在數十億份至100多億份之間。
與頭部公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小型公募。在市場低迷之時,中小型公募新基金發行顯得較為困難,發行數量少、募集規模小,甚至不少公司今年顆粒無收。前海開源基金、諾安基金、中郵創業基金、睿遠基金、中庚基金、中科沃土基金、明亞基金、華宸未來等30余家公司今年均未新發基金。
一些公司甚至多年都沒發行新基金。截至目前,江信基金在過去七年中都沒有新基金成立,該公司旗下目前共有9只基金,都是在2017年8月5日前成立的。凱石基金在過去四年中無新基金成立,其目前只有兩只基金——凱石瀾龍頭經濟一年持有期混合、凱石岐短債分別成立于2018年12月和2020年1月。華宸未來基金也有兩年多的時間沒有新基金成立。
管理規模停滯不前
“不是我們不想發,渠道資源有限,現在要發新基金對我們來說確實太難了。”華南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新發基金了,該公司渠道人士坦言,去年公司曾發行了一只權益類基金,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最終這只產品也只是“踩線”成立,今年市場不盡如人意,所以公司便不再申報和發行新基金,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現有產品的管理和持營上。
業內人士介紹,管理規模是基金公司經營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而管理規模主要來自新發和持營。頭部公司持續發行新基金,在已經具備很大管理規模的基礎上持續增長。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非貨管理規模分別從去年二季度末的10394.36億元、8124.96億元,增長到今年二季度末的12093.80億元、9827.34億元。
沒有新發基金,很可能導致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停止增長甚至縮水。例如長安基金、弘毅遠方基金、瑞達基金近一年來均未新發基金,非貨管理規模分別從去年二季度末的150.13億元、12.04億元、1.11億元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41.08億元、5.64億元、0.88億元。凱石基金在未發新基金的四年多時間里,管理規模從2020年二季度末的11.8億元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45億元。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在沒有新發基金的情況下,逆勢實現管理規模的增長。華宸未來基金在2022年末的非貨管理規模為1.49億元,今年二季度末其非貨管理規模增長至8.61億元。
此外,近幾年公募基金行業產品持續創新,除了管理規模停滯不前,沒有新發基金也意味著基金公司錯過了產品創新的機遇,失去了利用新產品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探索差異化突圍之路
“不少中小型公募連續幾年顆粒無收,與近幾年的行情以及基金業績密切相關。”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兩年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表現,讓不少基民很受傷,再加上震蕩的市場,讓基金發行遇冷。即便是一些大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經理發行的產品都很難賣,有些甚至需要總經理出面尋找資金認購新基金,更別說是中小型公募發行的產品了。”
不難看出,中小型公募長期“一基未發”更多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無奈之舉,但也有部分公司是有意為之。“除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對新發基金持謹慎態度,也有基金產品本身已經飽和的原因,雖然說新發基金更有利于基金公司規模的增長,但多數的新發基金與現有產品同質化,在行業新的發展階段下,我們還是更傾向于不以規模為導向,做大做強現有的產品。”一家中小型公募渠道人士表示。
“根據當前市場環境,中小型公募也做出了符合自身資源稟賦的布局安排,同時,面對激烈的競爭,不少公司也在重新審視其業務模式或產品策略。”一位資深基金市場人士表示,中小型公募正在尋求突圍、破局之路。
一位資深基金研究人士表示,相較于大公司業務的“大而全”,中小型公募應采取差異化打法,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中小型公募需要找到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做好長期戰略規劃,并保持定力,逐步形成業務長板。此外,對于無法走出差異化道路的機構,則需要通過專注投研做出業績,形成品牌效應,打造好口碑,自然可以吸引來市場資金。”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多領域縱深推進 金融體制改革路徑明晰2024-08-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