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部署,落實人民銀行總行、外匯管理局“金融助企紓困23條”,今年以來,外匯局福建省分局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及時響應市場主體訴求,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外匯金融服務工作高效暢通,助力企業減負紓困、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主動作為,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外匯服務不間斷。指導福建省銀行外匯與跨境人民幣業務自律機制發布倡議書,從拓寬線上渠道、提升跨境結算便利化水平、暢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等六方面推動成員機構制定細化落實舉措,引導銀行機構在助力企業紓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積極作為。指導外匯管理局泉州市中心支局結合當地疫情防控需要采取“云辦公”“閉環辦公”“就近辦公”等形式保障外匯管理服務供給高效便捷,積極倡導銀行機構通過“網上辦、郵寄辦”等非接觸方式辦理外匯業務。本土疫情期間(3月12日至4月15日),泉州地區通過網上渠道辦結外匯行政許可業務55筆。
受疫情影響,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辦理發行熊貓債業務面臨無法及時提供匯款申請書等紙質憑證困難,辦理債券登記、資金劃轉的進度受到影響。外匯局泉州市中心支局在得知該公司困難后,第一時間跟進企業訴求,中信銀行泉州分行主動對接,在落實合規、真實的基礎上,為公司開辟“綠色通道”,采用以掃描件形式受理、事后補齊材料正本的方式為企業辦理15億元熊貓債債券登記,同時給與資金匯出減免手續費。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這次多虧了外匯局和中信銀行的大力支持,足不出戶就順利辦理了業務,幫了我們大忙!”
靶向服務,全面完善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指導具備衍生產品業務資格的銀行機構以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從未辦理過外匯套保的企業為服務重點,加大減費讓利力度。2022年1-5月,全轄銀行機構(不含廈門,下同)為3888家企業開展匯率避險面對面輔導,推動1198家企業辦理外匯衍生業務,其中首辦戶395家,占比33%;全轄銀行機構外匯衍生產品簽約金額同比增長32.89%,簽約率26.89%,比2021年提升8.68個百分點。
據了解,5月2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外匯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有關措施的通知》,新增美式期權、亞式期權等外匯市場期權產品。外匯局福建省分局指導中信銀行福州分行第一時間與潛在客戶取得聯系,主動開展新期權產品的營銷推介,經過充分溝通,政策發布當晚即與客戶達成了境內首筆亞式期權業務和省內首筆美式期權業務,滿足企業在充分規避匯率風險前提下靈活使用資金的經營需求。
直擊痛點,提升企業跨境貿易融資效能。福建省作為首批試點地區之一率先啟動跨境金融服務平臺試點工作,目前已上線“出口應收賬款融資”“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出口信保保單融資”等5個應用場景。截至2022年5月末,福建省(不含廈門)共21家銀行機構通過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為320家企業辦理出口貿易融資業務9450筆、金額38.95億美元,其中中小微企業融資筆數7474筆、占比79%,金額20.63億美元、占比53%。
擴容提質,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規模實現突破。通過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和優化管理方式,提高跨境資金結算效率,賦予審慎合規銀行及信用優質企業更多自主權,形成“企業越誠信、手續越便利”“銀行越合規、審核越自主”的示范效應。試點兩年來,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主體數量持續擴容,由試點初期的3家銀行、4家企業擴大到11家銀行、23家企業。截至2022年5月末,累計辦理便利化試點業務5241筆、105.93億美元。
先行先試,多筆外債共用外債賬戶政策獲全國推廣。2021年初首創推出臺資企業多筆外債共用一個專用賬戶政策,有效節約企業時間成本,便利企業資金運作,并探索全國推廣模式,積極研提管理方法和系統升級建議。目前,該政策由原先僅適用于福建轄內(不含廈門)臺資企業拓展到全國非金融企業,政策紅利輻射范圍更廣。截至2022年5月末,全轄累計辦理多筆外債共用一個外債賬戶業務金額1.79億美元,占臺資企業資本項目便利化試點業務總額的58%,累計惠及臺資企業家數占已開辦臺資企業資本項目便利化試點業務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 最新監管動態 頻道推薦
-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答記者問:幫助新市民“融2022-09-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