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9月28日電 (楊顏慈)中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第二批科學成果于28日正式發布。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通報,“悟空”號已獲得TeV-100TeV(1TeV=1萬億電子伏特)能區精確的宇宙線質子能譜,并發現新的譜結構。
這一研究成果當天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2015年12月,“悟空”帶著“火眼金睛”成功飛天,踏上了尋找暗物質的“取經之路”。2017年,“悟空”號公布首批發現:該衛星獲得了當時國際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并直接在太空中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異常波動,有可能與暗物質相關。
在軌飛行近四年,“悟空”再次公布遨游太空的新收獲。
據“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范一中介紹,基于前兩年半的數據,“悟空”號正式公布從40GeV(1GeV=10億電子伏特)到100TeV能段的宇宙線質子精確能譜測量結果,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空間實驗實現對高達100TeV的宇宙線質子能譜的精確測量。與國際空間站量能器電子望遠鏡實驗相比,測量能段提高了10倍。
據其介紹,“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核心科學目標之一就是對宇宙線質子以及核素能譜進行精確測量并發現新的能譜結構。此次“悟空”號的測量結果確認了之前實驗發現的質子能譜在數百GeV處的變硬行為。更為重要的是,“悟空”號首次發現質子能譜在約14TeV出現明顯的變軟。
“悟空”號科學合作組成員、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袁強認為,這一新的結構很可能是由近鄰個別宇宙線源留下的“印記”,對揭示高能宇宙線的起源以及加速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人員表示,截至目前,“悟空”相繼在電子、質子宇宙線測量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并且各探測器完好如初。“悟空”號已經進入“延壽”運行階段,更多的研究成果將陸續發表。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CETV4課堂怎么回看直播 CETV4課堂直播回看教2020-02-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