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表示的是冬季的開始,但是對于立冬這個節氣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立冬這天是干嘛吧!
很多人不知道立冬是什么意思,以為只是簡單的代表冬季的到來,其實這個看法是不全面的。對“立冬”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糧入倉,菜入窖”,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了。立冬期間,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做重要的節日來慶祝。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立冬其實對于古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正式的節日,不能夠草草而過,這個習俗在今年也是有些少數民族遵守的。在古代的時候要舉行祭天祭祖的活動,以此來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時至今日,有些地方還有立冬祭祖的習俗。立冬又叫“交冬”,立冬節氣到,也就意味著要進入寒冷的冬季了。在立冬節氣也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這個時節,氣溫已經很低了,在北方地區的水也因為低溫要開始結冰了,緊接著氣溫進一步降低,土地也開始凍結;之后像野雞一類的大鳥就會少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就認為和諧野雞在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抖音第一縷入的冬略顯隱晦小晨光沉寂在山邊驚雷是什么歌2019-11-18
- 今日立冬!立冬節氣吃什么養生?各地立冬習俗介紹2019-11-08
- 今日立冬!立冬是幾月幾日2019年,立冬是幾月幾日2019年2019-11-08
- 最新見多識廣 頻道推薦
-
2020各地開學開學時間表最新匯總 哪些地方延2020-03-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