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群眾的柴米油鹽,都是國家的民生關切。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包括老百姓最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讓我充分感受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審閱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南安市省新鎮省身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吳金筆無比振奮。
此前,記者曾多次前往省身村采訪,村莊之變同樣令人振奮。“前面有座石拱橋,我們都叫它連心橋,連的是黨群的心。”沿著木棧道行進,溪岸干凈平整,廣場上文體活動熱鬧非凡,村民紛紛贊嘆。
這些年,吳金筆和村“兩委”帶頭踐行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五共”理念,發動鄉親擼起袖子加油干,推進一批鄉村振興建設項目,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去年,村集體收入超百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省身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
時間拉回到10多年前,彼時的省身村還是產業單一、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負債的“后進村”。“回到村里,看到家鄉落后的面貌,我又難過又著急。”吳金筆回憶。2012年村級組織換屆之際,鄉親們看準了吳金筆思維超前、辦事公道,想推舉他成為“領頭雁”。吳金筆毅然辭去企業職務,回鄉競選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家鄉建設。
在外打拼多年,吳金筆深知技術、創新、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發展的重要性。“我們依托交通區位突出、村內企業多等優勢,發展苗圃種植、投建廠房出租等,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吳金筆說。
村里的“家底”厚實以后,吳金筆持續發力,逐步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他面臨的第一場硬仗。為推進鄉村振興,吳金筆成立了一支鄉村黨員“示范團”,在拆房拓路、治污添綠等關系村容改善、村莊發展的大事上,都以身作則、沖鋒在前。
通過整合養老、育幼、醫療、文娛、便民等資源,省身村建成超20畝的“黨建+”鄰里中心,分別規劃了5分鐘、10分鐘和15分鐘三個便民服務圈,形成“大鄰里”服務格局,提供一攬子優質服務。
如今,在省身村“黨建+”鄰里中心活動廣場,五星鄰里文化節、文藝晚會等活動異彩紛呈,村民共享多彩生活宴;通過一張“鄰里愛心卡”,集合一鍵呼救功能、行動軌跡實時記錄等功能,老年人也能享受數字紅利……共建共治共享和諧氛圍漸濃,讓群眾在家門口擁抱幸福、奔向共富。
幸福大道上不能落下一個人。今年全國兩會,吳金筆把更多目光投向特殊群體。
“我國還沒有權威的自閉癥流行病學數據報告。自閉癥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數量遠比大多數人想象的龐大,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吳金筆介紹。
通過走訪調研,吳金筆發現,自閉癥學生除了小部分會參加高考,多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既無能力考上高中,也沒辦法參加工作,只能再次回歸家庭。“目前,多數地區對自閉癥患兒的教育、康復、服務都還不夠到位,導致這些孩子難以融入社會。”吳金筆說。
為此,吳金筆提交了《關于關注自閉癥群體,讓“星星的孩子”健康成長、融入社會的建議》。他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壯大特殊教育資源,加強特殊教育師資培訓,鼓勵更多高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培養更多、更專業的特教人才,推進融合教育,加強自閉癥人群職業技能教育,確保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推廣陪讀老師服務,探索實行“家庭出資+財政補助+社會捐助”方法,對自閉癥兒童家庭聘請陪讀老師提供補貼,爭取為融合教育試點校全面配備陪讀教師;加強康復機構建設,提供一次性建筑補貼、床位補貼、減免相關稅收等優惠,并在專業力量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社會資源發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降低康復機構的經營成本。
“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我也將努力提高服務能力,整合各方資源,為特殊群體的教育、康復、就業提供更多保障,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創造價值。”吳金筆說。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閉幕2024-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