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數十年深耕數字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住閩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CEO王晶表示,要加快技術突破創“新”和產業升級增“質”,共同塑造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
未來已來,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
隨著ChatGPT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站上數字時代的舞臺中心,數字中國建設將迎來“智能化”階段。這也透露出一則關鍵信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工具,將成為我國突破“卡脖子”領域、培育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戰略機遇。
“面向數字時代,進行產業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和數字產業化的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王晶說,當前,數字中國建設面臨著紛繁復雜的發展形勢和嚴峻的挑戰,全球關鍵核心技術之爭加劇了數字產業鏈動蕩局勢,我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情況仍然突出,數字經濟全方位、系統化融合發展有待深化。
從數字福建到數字中國,王晶既是參與者、見證者,也是思考者、創新者、踐行者。2015年以來,新大陸開啟了第五輪轉型變革,用數字化治理幫助企業跨越發展周期,實現企業發展從IT-IoT-DT到AI、從數字福建到數字中國、從國內到國際的躍升,取得歷史性突破。同時,在智能支付、感知識別、人工智能等多領域開展“硬核、硬質”創新,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和民營經濟是福建的特色和優勢。過去一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9萬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近70%的地區生產總值、70.6%的稅收、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和94%的企業數量。民營企業活力足,新產業新動能正在加速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正在蓬勃發展,新質生產力正在加快形成。
“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應以民營企業為生力軍和先鋒隊。”王晶認為,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主導,而創新正是民營企業的生存法寶。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是最貼近百姓需求和社會痛點的創新主力軍。大量民營企業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圍繞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能夠有效推動新質生產力落地生根。
“當前,民營企業在當今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持續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構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為此,王晶建議,國家要從源頭上打破各種“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增強企業家投資信心,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讓央企、國企和民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打破行業、條塊、地域等界限,構建國企民企一體共建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格局,打造三位一體的新質生產力主力軍。同時,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建立科研創新成果的市場先導機制,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保護民營企業創新成果。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2024-03-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