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干勁,明確方向和目標,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
——習近平2020年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傅光明工作照 圣農集團供圖
東南網10月19日訊(本網記者 康金山 通訊員 陳志鴻)種源是畜牧業發展的根基,事關我國的糧食安全。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國家種業振興戰略”,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
圣農集團創始人傅光明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負國家種業振興的使命,立足科技引領和自主創新,經過多年潛心準備和籌劃,打破歐美企業對白羽雞種源長達百年的技術壟斷,并且還帶領省內外10萬多戶貧困戶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勇立潮頭,敢為人先
20世紀80年代白羽肉雞進入中國,中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禽類消費國,但育種卻長期被歐美國家企業壟斷,種雞完全依靠進口。
“白羽雞原種100%被國外企業‘卡脖子’,國外企業完全掌握原種的定價權,價格、數量由他們說了算,雞苗價格由最初的每羽5美金上升到40美金。”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傅光明無奈地說。他還擔憂從國外引進的原種經常攜帶種源性雞病,給國內畜牧行業生物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2011年,他決定研究中國人自己的育種技術。
為提升現代肉雞種業發展水平,促進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4年3月,原農業部下發《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提出未來10年培育出2-3個國際先進水平白羽肉雞品種,這讓傅光明看到了曙光和機會,傅光明深知,沒有核心技術,就永遠拿不到產業的制高點和話語權。
可當時國內白羽雞育種技術完全空白,沒人知道要投入多少,也沒人知道要投入多久,更沒人知道能否順利成功。傅光明卻仍然決定放手一搏,開啟了漫長的育種征程。
2011年起,傅光明冒著斷供停擺的風險,先后投資超過14億元,推行白羽肉雞育種工程。經過艱難攻關,2019年,圣農培育出11個原種品系和國內第一個原種配套系——圣澤901。
今年,傅光明光榮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他說,今年底,圣農父母代種雞的產能將增至2000萬套,到“十四五”末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40%,未來還將乘“一帶一路”東風,打入東盟和中亞國家市場。傅光明堅信,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種源,必將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
飲水思源,回報社會
“圣農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致富當思源,圣農有責任為公益慈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盡一份力。”傅光明感慨地說。
在傅光明的倡導和組織下,圣農將回報社會納入集團總體規劃,承諾“養一只雞回報社會一毛錢”。近年來,他累計為希望工程、抗災救災以及道路、橋梁、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和地方公益福利事業捐贈17億元,成為南平市捐贈金額最多的企業家。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辦企業,不單要發展壯大企業,也要在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方面面都走在前列。”傅光明說。
2018年初,傅光明積極響應黨中央“加速民營企業‘下鄉’助力鄉村振興”號召,與光澤縣鸞鳳鄉簽訂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供3000多萬元啟動資金,采取一村一模式,導入集團優勢資源到8個村財困難村,讓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了內生動力。
百煉淬初心,熱血鑒忠誠。“人不是為錢而活著,是為希望而活著,能給很多急切需要幫助的人帶來希望,我感到很欣慰!”他說,我只要活著,這一輩子就要幫扶不停。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二十大時光|永泰:向一線工人宣講黨的二十大2022-10-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