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總量從811億元躍升至2362億元,2021年經濟總量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人均GDP35萬元,全省第一;“三大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占比62%,市級總部企業、平臺企業數約占全市1/3……29日,記者從福州市委宣傳部“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鼓樓專場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鼓樓區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鼓樓區擎起高質量發展大旗,發揮創新“主引擎”作用,推動產業發展質效齊升。“三大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占比62%,市級總部企業、平臺企業數約占全市1/3。產業載體提檔升級,稅收超千萬元樓宇110棟、超億元樓宇26棟;福州軟件園年營收超1500億元;東街口、“熙”街口雙核聯動,可望形成雙百億商圈格局。
創新活力充分迸發,科創走廊建設全面提速,華為云創新中心、國家工信部協同攻關中心等一大批創新平臺相繼落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69家、科技小巨人企業80家、上市企業27家,數量均居全市第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朱紫坊基金港資管規模超千億,建成全國首個實體法務服務中心——福州法務區,位居營商環境全國百強區第22位。
山水城市實現歷史性蝶變
鼓樓區堅持以“工匠精神”下好“繡花功夫”,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功能完善和內涵提升,城市顏值氣質愈發出眾。高質量實施167個舊改項目、555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107條背街小巷、1089幢樓體整治,舊城更新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鼓樓區實施“綠進萬家 綠滿榕城”“護河愛水 清潔家園”等行動,建成綠道149公里、綠地105萬平方米、街頭小公園226處;對21條內河開展綜合治理,繪就“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新畫卷;全國首創“古厝長制”,完成中山路等70條傳統街巷整治,打造冶山、鰲峰坊等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福山福道福水福文化”品牌進一步擦亮,閩都文化核心區影響力顯著增強;連續5屆獲評省級文明城區,榮膺首批省級文明示范城區。
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改善
鼓樓區每年近八成財力用于民生支出,精準實施504件重點民生實事,“家在鼓樓”幸福品牌持續打響。教育事業挺立潮頭,在全省率先推出集團化辦學、“空中課堂”等改革舉措,新改擴建學校22所,新增學位1.5萬多個,學前教育普惠率從58%躍升至96%,榮獲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全省首批“教育強區”。
健康鼓樓碩果累累,新建改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所,與省、市屬醫院結成12個醫聯體和60個醫療幫扶協作對子,獲評全國健康促進區。養老服務集成改革不斷深化,在全省率先實現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街鎮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長者食堂·學堂”社區全覆蓋,廣受群眾歡迎。穩崗就業持續推進,累計新增就業30.6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2萬元增加至6.3萬元。
基層治理實現歷史性突破
鼓樓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黨建聯盟、黨建促進會、“紅色物業”等舉措,軍門社區工作法被民政部作為“一號方案”在全國推廣,榮膺“2019中國改革年度案例”。突出數字賦能,打造鼓樓智腦,在全國首創“一線處置”機制,獲評第二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十大優秀案例。
同時,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化“三服務”“民生服務日”“城市管理日”等機制,全面鋪開“居民懇談日”和“參與式預算”微實事協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加快形成。深化更高水平的平安鼓樓建設,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線,創建“平安小區”1160個,群眾安全感率99.35%,社會大局保持安定穩定。
下一步,鼓樓區將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動搖,全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城市“最美窗口”,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5G賦能寧德時代綠色極限制造 讓工廠更“智慧2022-06-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