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日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死刑復核及執行程序中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若干規定》已于2019年4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67次會議通過,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該司法解釋規定,高級人民法院在向被告人送達依法作出的死刑裁判文書時,應當告知其在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階段有權委托辯護律師,并將告知情況記入宣判筆錄;被告人提出由其近親屬代為委托辯護律師的,除因客觀原因無法通知的以外,高級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其近親屬,并將通知情況記錄在案。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當自接受委托或者受指派之日起十日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有關手續,并自接受委托或者指派之日起一個半月內提交辯護意見。辯護律師提交相關手續、辯護意見及證據等材料的,可以經高級人民法院代收并隨案移送,也可以寄送至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解釋同時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裁定作出后,律師提交辯護意見及證據材料的,應當接收并出具接收清單;經審查,相關意見及證據材料可能影響死刑復核結果的,應當暫停交付執行或者停止執行,但不再辦理接收委托辯護手續。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裁定下發后,受委托進行宣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宣判后五日內將裁判文書送達辯護律師。對被害人死亡的案件,被害人近親屬申請獲取裁判文書的,受委托進行宣判的人民法院應當提供。
根據司法解釋,第一審人民法院在執行死刑前,應當告知罪犯可以申請會見其近親屬。罪犯申請會見并提供具體聯系方式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近親屬。對經查找確實無法與罪犯近親屬取得聯系的,或者其近親屬拒絕會見的,應當告知罪犯。罪犯提出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留下遺言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通知會見的相關情況,應當記錄在案。
罪犯近親屬申請會見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并在執行死刑前及時安排,但罪犯拒絕會見的除外。罪犯拒絕會見的情況,應當記錄在案并及時告知其近親屬,必要時應當進行錄音錄像。
罪犯提出會見近親屬以外的親友,經人民法院審查,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在確保會見安全的情況下予以準許。罪犯申請會見未成年子女的,應當經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同意;會見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視頻通話等適當方式安排會見,且監護人應當在場。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到漳州東山縣調研2018-10-24
- 兩高將這些情形列入虛假訴訟罪 明確定罪量刑標準2018-09-27
- 中國知識產權審判體制機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2018-07-10
- 最高法就“先予仲裁”應否立案執行作出司法解釋2018-06-11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而賣淫怎么判?2017-07-24
- 兩高公布司法解釋 強迫幼女賣淫起刑點10年以上2017-07-24
- 聚焦“兩高”打擊侵犯個人信息犯罪司法解釋五大看點2017-05-10
- 周強:2016年 最高人民法院審結案件20151件2017-03-12
- 最高法減刑假釋司法解釋今起施行 嚴防暗箱操作2017-01-01
- 重磅!最高法出臺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司法解釋 明年施行2016-12-22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穩妥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 重大案件掛牌督2019-08-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