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某企業經營者王某實在沒想到,自公司被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后,接連發生了一串變化:多家合作多年的老客戶突然不讓他們供貨了;一家外資企業招標中,該公司在資格審查階段被取消了參與資格;市財政局原計劃安排給公司的資金支持也取消了;遞交給工商部門的馳名商標申請被否決了;連參評行業內優秀企業都被取消了資格……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于海春日前表示,自2014年“黑名單”制度實施以來,各級稅務機關累計公布案件數量達13468件。截至2018年9月份,稅務部門累計向參與聯合懲戒的部門推送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信息15.52萬戶次。當前,公布“黑名單”和聯合懲戒的綜合社會效應正全面提升。
要守住發票“紅線”
王某的企業因何被列入到“黑名單”?原來,前幾年王某在生意場上認識了一個“朋友”。這位“朋友”暗示王某可以為其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金額和內容可以按照客戶要求開具,只收取5%的“點錢”(手續費)。王某經不住誘惑,從“朋友”處多次購買發票,而且雙方還配合著把賬目和資金流做得像模像樣。
王某起初有些害怕,但他轉念一想,此事做得“天衣無縫”,未必會被發現,況且自己只是購買發票,并不是對外虛開發票,問題不大。然而,不久后“朋友”對外虛開發票的行為被發現,稅務機關順藤摸瓜,找到了王某這個購票人。
此時王某才知道,讓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不符的發票,也屬于虛開發票的違法行為。王某的企業被“信用大連”網站公示為聯合懲戒對象后,不少老客戶不愿再跟他繼續合作,企業訂單量比去年下降了一半。企業的納稅信用等級被直接降到D級,稅務機關對其出口退稅也從嚴審核。
當然,懲罰并不是目的。為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稅務人員給王某講解“黑名單”制度的相關規定,并對其進行跟蹤政策輔導,幫助企業完善規范財務和管理制度。隨后企業按時足額補繳了全部稅款、滯納金和罰款。稅務人員告知企業,只要誠信守法,到期之后該企業信息將被撤出公布,不再被聯合懲戒。
“這次我真體會到了處處受限、寸步難行的滋味。以后一定不再動歪腦筋,要誠信依法納稅,爭取評上A級信用納稅人!”王某感嘆。
讓他人為自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屬于虛開發票的一種,任何一家企業都應守住發票“紅線”。該涉案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為少繳稅款,購買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沖賬”,抵扣稅款。結果卻因小失大,除了需要補繳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外,企業名譽也受到影響,在生產經營諸多環節中還受到多部門聯合懲戒。“涉稅違法,得不償失,作為企業經營者,應算好這筆賬,切莫抱僥幸心理。”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因環保失信失去稅收優惠
甘肅某建材公司因一次環保失信,遭遇跨部門聯合懲戒。2017年4月份,該公司因對其裝卸物料未采取密閉或噴淋等方式控制揚塵排放,被當地環保部門處以5.1萬元行政罰款。對于這家注冊資本和年銷售額均過億元的企業來說,這筆罰款就是“毛毛雨”,該公司很快繳納了罰款,以為此事就過去了。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超出預料。2017年甘肅省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破壞生態環境企業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中,嘉峪關市稅務部門配合環保部門對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逐戶核實,發現該公司已被環保處罰但仍享受該項稅收優惠政策。鑒于該公司因違反相關環保法規受到行政處罰的事實,稅務部門依據有關規定,決定對該公司自環保處罰決定下達后的次月起,停止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對已退還的稅款予以追征,并按規定加收滯納金。
2017年8月17日,在稅務部門完整的證據鏈條和法律依據面前,該公司接受稅務處理,按期補繳了2017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已經退還的增值稅579.08萬元,并繳納滯納金12.58萬元,且停止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
“這次因環保失信受到懲戒,公司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該公司負責人說,他們一定會深刻汲取這次教訓,積極配合整改,下不為例。
“為推動聯合懲戒機制落到實處,甘肅稅務、環保部門堅守政策底線動真碰硬,以‘零容忍’的態度,充分發揮聯合懲戒的震懾作用。在被處理的企業中,不乏當地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企業,本案就是典型之一。”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個案例提示我們,在聯合懲戒機制運行中,要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工作互動和信息共享,合力構建聯合懲戒的多層級“防火網”,讓失信者深切感受到要為自己“一處失信”承擔“處處受限”的痛楚,從而充分發揮聯合懲戒機制應有的震懾力,推動依法誠信經營的良好市場氛圍加速形成。
不能“貪小利”“存僥幸”
在稅收違法案件中,“貪小利”和“存僥幸”是兩種普遍心理。韓某夫婦經營著一家化工公司,2013年末由于取得的進項發票較少,公司繳稅壓力增大。為了少繳稅款,韓某動起了歪腦筋:在無真實貨物交易的情況下,該公司從青島兩家企業購買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虛假申報,抵扣銷項稅款。
該企業納稅申報數據的異常變化,很快引起當地稅務機關的注意。經過檢查,查實該公司虛開發票的違法事實,并依法將該公司納入稅收違法“黑名單”,推送相關部門實施聯合懲戒。
再如,王某的房地產公司是一家設在廣西某縣的民營企業,公司發展很快盈利頗豐。盡管如此,王某還是打起了偷漏稅的歪腦筋。公司的異常納稅情況很快引起稅務機關的注意,2016年5月份,廣西南寧稅務部門對該公司開展稅務稽查,其違法事實很快曝光。該公司不納稅申報的行為被稅務部門處以補繳稅款及滯納金158萬多元,并罰款71萬多元的處理。
然而,接到處罰決定的王某卻不以為然。在多次收到稅務機關的催繳通知,被稅務機關列入欠稅公告,甚至被稅務部門限制使用發票后,王某仍不繳納稅款。
為了營造資金困難的假象,王某在公司被稽查后,火速將該公司經營的部分收入轉移到其名下的另一家桂林公司,企圖“瞞天過海”,逃避繳稅。王某的行為終沒逃過稅務稽查人員的“火眼金睛”。稽查人員告訴王某,倘若繼續拒繳稅款,王某的房地產公司將被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公司的納稅信用等級將被直接降為D級,同時推送有關部門實施聯合懲戒。此外,他本人名下注冊登記或負責經營的其他納稅主體都將被采取一系列嚴厲的監管措施,且在經營、投資融資、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出入境、注冊新公司、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資質審核等方面受到有關部門的限制或禁止。
但是,王某依舊毫無悔意、心存僥幸,沒有按要求繳納任何稅款、滯納金及罰款。
2016年11月下旬,王某的這家公司因為違法情節嚴重被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不久,其名下的桂林公司在競標桂林市區一塊商住地塊中,被國土部門現場取消競標資格;2017年1月上旬,王某的房地產公司因稅收違法“黑名單”反饋到銀行征信系統,正在審批的一筆貸款被銀行暫時凍結。
經過這兩件事,王某決定無論如何先要把稅款繳上,修復失去的寶貴“信用”。在2017年稅務部門組織的一次企業座談會上,王某現身說法,悔恨曾經的自己:“削尖腦袋想鉆法律的空子,不料卻付出更大的代價,還損了聲譽丟了誠信,太不值了!”
“本案中,當事人對應繳欠稅久拖不繳,對稅務機關告知置若罔聞,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聯合懲戒一經實施,當事人的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受到跨部門聯合懲戒。”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說,本案中除了當事企業自身受到懲戒,直接責任人名下的其他企業也同樣受到懲處,教訓是十分深刻的。納稅人要樹立誠信經營、依法納稅意識,算好納稅信用的經濟賬、社會賬,增強依法納稅意識。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建“黑名單”關停逾2萬電話號碼2019-03-11
- 省市縣三級稅務部門已組建減稅降費領導小組2019-02-24
- 歐盟擬擴充版洗錢黑名單 多國表示反對2019-02-16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交通運輸部:全面推進長江水道建設和港口升級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