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魚刺之后,不少人會習慣性地吞飯團企圖解決問題。殊不知,這種做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暗藏危機!68歲的梁婆婆(化名)最近就因此差點出了事!
險!魚刺威脅主動脈腔,稍有不慎可能大出血
10月5日,梁婆婆吃魚時不小心吞下魚刺,出現胸骨后疼痛。她懷疑是魚刺卡在食道,于是多次吞飯團,企圖將魚刺吞落肚。但吞完飯團后,胸骨后的疼痛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在家人的敦促下,梁婆婆到家附近的醫院就診。醫生為她做胸部CT檢查,發現魚刺卡在她食管中段,懷疑已刺穿食管管壁、靠近胸主動脈!
魚刺卡在這個位置,很棘手,阿婆家附近的醫院醫療技術有限,于是,匆匆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廣醫二院”)耳鼻咽喉科就醫。為了進一步明確魚刺的位置,搞清楚它與大血管之間的關系,該科醫師立即聯系放射科為阿婆做胸部CT平掃+增強檢查。值班醫師閱片發現,魚刺已穿破阿婆的食管壁和胸主動脈內側壁!
據廣醫二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翟錦明介紹,主動脈是人體經心臟發出的最粗大的血管,如果魚刺不能及時、安全地取出,一方面會導致食管、主動脈破口感染,另一方面,如果主動脈破裂,可致大出血,情況十分危急!
緊急手術!多學科醫護團隊協作成功“拆彈”
廣醫二院耳鼻咽喉科、微創介入科、心胸外科、消化內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放棄國慶假期休息時間,迅速集合,開展多學科會診,商討救治方案。
多學科團隊認為,如果采用傳統內鏡手術或開胸手術取異物,風險極大,于是決定采用先進的主動脈腔內隔絕術,通過阿婆的股動脈將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送入其體內,配合內鏡下取出魚刺。
隨后,梁婆婆在全麻下接受手術。廣醫二院微創介入科醫生先將主動脈支架預先植入到位,接著,消化內科醫生在內鏡下找到魚刺并將它夾住。接下來拔刺的步驟極為關鍵。因為一旦魚刺拔出后,主動脈破口封堵不及時,有可能導致大出血。所以,拔出魚刺和封堵支架的操作必須無縫銜接。手術團隊密切配合,消化內科醫生夾住魚刺將其拔出,微創介入科醫生馬上釋放支架將主動脈破口封堵住。一拔一封,只用了5秒鐘!兩個關鍵的手術步驟無縫銜接,大大地減少了術中的出血量。
歷時1小時,手術順利完成。在多學科保駕護航下,手術團隊成功幫阿婆“拆彈”,取出長近3厘米的魚刺。
警惕:魚刺雖小,處理不當也危險
廣醫二院耳鼻咽喉科專家提醒,食管異物在臨床上很常見,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當異物(尤其是尖銳的魚刺)刺破食管管壁、刺傷主動脈弓,甚至扎入胸主動脈腔內,十分危險。如果處理不當、不及時,可能大出血。
那么,遇到魚刺、骨頭卡喉,該怎么處理呢?不少人可能會像梁婆婆那樣吞飯團,或者是吞饅頭、喝醋等,希望將魚刺“帶”下去。專家指出,這些“土法”都是錯誤的,一旦處理不當,不僅增加了取出異物的難度,甚至更易劃傷食道和血管,可導致感染、出血等嚴重后果。所以,如果誤吞了魚刺、骨頭等,建議還是第一時間上醫院盡快將其取出為妥。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風圓規向我國靠近 臺風圓規實時路徑走向最2021-10-11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