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三:為什么著陸過程是“恐怖九分鐘”?
火星著陸持續時間受一系列因素影響,如沖入火星大氣的速度、角度、地點和時間,著陸地點的地形地貌特點(尤其是高度),著陸期間的氣象條件,具體著陸技術方案和細節等,總體著陸時間在7-10分鐘不等。祝融號選擇的著陸區是高度較低的烏托邦平原,總著陸時間在9分鐘左右,也被叫做“恐怖九分鐘”。
這是因為:火星雖是近鄰,但與地球的距離在5500萬千米到4億千米之間變化,遠超月球。這不僅意味著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動輒需要飛行7-11個月,還意味著從地球上發出信號與火星通信,至少需要6-45分鐘的雙向通信時延。火星大氣稀薄,引力較小,整體著陸過程僅持續數分鐘,期間根本不可能在地球上進行控制,這個過程必須依靠著陸組合體獨立自主完成。
此外,火星半徑為3400千米左右,約為地球的一半,表面引力約為地球的38%,表面空氣密度不足地球海平面的1%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著陸火星難度低。實際上,著陸火星的困難程度遠遠超過了月球。雖然大氣可以給著陸巡視組合體帶來一定的氣動減速能力,但密度太低不可能減速到理想的著陸狀態,最后一定需要反沖火箭工作懸停降落。為應對不可避免的大氣沖擊、摩擦和積累的熱量,著陸巡視組合體還必須增加氣動、隔熱、避震等防護結構,重量、復雜度和成本等大幅度上升,風險系數也大大增加了。
因此,當地球上的航天人通過精確計算得知祝融號正在火星獨立完成各項著陸操作、卻不得不耐心等待信號回傳時,這種焦急的體驗不可謂不“恐怖”。
問題四:著陸期間,祝融號到底經歷了什么?
在最終確認開始著陸指令后,著陸巡視組合體會與環繞器分離,開啟獨立著陸之旅。期間姿態控制發動機工作,嚴格控制著陸軌跡角度與方向。如果沖進火星的角度過大就會超過隔熱層能忍受的極限,如果過小任務就會像打水漂一般滑入深空。
沖入火星大氣后,5千米/秒級別的速度依然導致稀薄的大氣沖擊和摩擦產生了巨大的震動和熱量,足以融化大部分金屬。通過隔熱大底和多種散熱手段,著陸巡視組合體的溫度依然能保持常溫。期間速度驟降到數百米/秒,巨大的降落傘在火星上空約10千米的高度打開。
隨著速度的迅速降低,已經被燒蝕得不成樣子的隔熱大底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對這一功臣的“回報”是:它將被拋離并直接脫落在火星表面。此時,暴露出來的底部雷達和工程相機等立即開始急速工作,緊盯目標著陸區域,分析與預計的匹配程度,讓控制導航計算機快速解算最佳著陸方案。初步選定期間,速度已經降至100米/秒以內,降落傘功成身退,此時才是大戲上演的時刻。
著陸巡視組合體依靠底部強大的反沖火箭工作開始減速,各種傳感器進一步仔細檢查地面情況,避免亂石堆、斜坡、溝谷的特殊地貌,找尋最佳著陸角度和姿勢。隨著速度進一步降低至懸停避障狀態,著陸巡視組合體近距離火星表面數米高。最后階段火箭停止工作,盡力減少火箭工作揚起沙塵等因素對它們的影響,著陸巡視組合體成功降落火星表面。
眾多復雜的動作,猶如在火星獨自“刀尖上起舞”,稍有不慎便會任務失敗,難度可想而知,了不起的成就!
問題五:祝融號怎么獲取能量?
祝融號是天問一號全程呵護的“掌上明珠”。在飛行、環繞和著陸期間,環繞器和著陸器全程為它保駕護航,提供重要的通信、能量和動力服務。但是抵達火星表面后,著陸器將放出導軌,祝融號必須開機,在經歷數天能量積累后,最終走出“溫室”、依靠自身能力獨立生存。
祝融號依靠太陽能進行工作。由于火星距離太陽更遠,這里的太陽能密度僅為地球附近的4成左右,對太陽能帆板收集能量的要求極高。它使用了4片巨大的由三結砷化鎵構成的“蝴蝶型”太陽能電池陣列,確保足夠能量供應。同時,火星上動輒有大規模的沙塵暴,會對太陽能收集效率產生巨大影響,甚至直接影響火星車工作壽命。通過防塵涂層技術,祝融號表面的抗沙塵能力大幅提高。但對于曠日持久的全球沙塵暴,則只能是“我打不起,但躲得起”,進入休眠狀態,先躲過“風頭”再說。
火星表面空氣極其稀薄,保溫效應有限,直接導致晝夜溫差過大,白天可達20攝氏度、夜晚卻能低于零下100攝氏度,這對于不少儀器將是巨大挑戰。一方面,祝融號必須在夜晚“熄火”休眠;另一方面,它也采用了納米級氣凝膠和正十一烷集熱窗等溫控技術,確保安全無虞度過漫漫長夜。
問題六:祝融號怎么運動?
會動,是火星車的核心功能。
但火星上并不是一片“坦途”,隨機出現的尖銳砂石會輕易破壞火星車的動力系統,且這些傷害會逐漸累積,對火星車造成巨大威脅。例如“勇氣號”火星車2009年陷入沙坑,導致輪子出現故障,無法轉動,一直被困到任務結束。目前正在運轉的“好奇號”火星車,可能導致任務終止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逐漸殘破的輪子。
祝融號的機身被設計成了可升降的主動懸架結構,能夠自由轉向,六個輪子均獨立驅動,多輪懸空的條件下依然能自由移動。在極端地形中,祝融號還能重新設計輪子驅動方案以實現“蠕動”、“蟹行”和“踮腳”等復雜機械操作,成為一輛不折不扣的“火星六驅越野車”,以提高駕駛安全性,可以說這將成為祝融號在火星馳騁的 “風火輪”。
不過,祝融號的核心使命是科研,任何機動性能都不如“行車交規”重要。首先,嚴格限速,節約寶貴的太陽能。這個240千克的大家伙實際速度僅為厘米/秒級別,連烏龜都跑不過;其次,謹小慎微,“走一步,歇兩步”,經常停下來利用地形相機和避障相機等詳細“眼觀八方” ,確認安全再出發;再次,聚精會神。要么認真行駛,要么停車讓科學儀器開啟工作,聚精會神,絕不“邊走邊玩”;最后,真的發生緊急情況陷入困境后,航天人也會在地球實驗室利用火星車的“雙胞胎”備份還原真實火星駕駛場景,設計多種解決方案,幫助它脫困。
不存在絕對安全的車,只存在絕對安全的交規。“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即使在火星,祝融號也牢記交規。
責任編輯:端焰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拜登稱中國正在搶美國飯碗是什么意思?拜登為推銷基建和稅收計劃也是拼了2021-05-08
- 拜登稱中國正在搶美國飯碗怎么回事?拜登為什么說中國正在搶美國飯碗?2021-05-08
- 國民黨主席7月24日改選 參選須繳1320萬元新臺幣2021-05-06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蘇州海關截獲8只活體長戟大兜蟲:力量極大,2021-05-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