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虹口警方利用新型智能系統處罰不文明養犬行為。據了解,通過調研,上海虹口分局在轄區多個小區試點運行了一套抓拍不文明養犬行為的系統,成功發現并處罰了20余起遛狗不牽狗繩的違法行為。
近日,市民唐先生因遛狗未牽狗繩,被處以20元罰款。
試點運行后,在民警處罰時也提供了相應的證據支撐。就像“電子警察”抓拍交通違法一樣抓拍不文明養犬行為。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人民日報:養犬必須守規矩
在我們的身邊,恐怕都見過一兩個這樣任性的養犬者。事實上,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對大量不文明甚至是違法的養犬行為缺乏有效約束,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隨著“寵物熱”不斷升溫,在小區、公園等公共場所,“狗滿為患”的情形已經司空見慣。讓人感到憂心的是,這其中無證養犬、吠聲擾民、隨地便溺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還有一些大型犬、烈性犬的主人在遛犬時不束犬鏈、不給犬戴嘴套,無視老人、小孩在場就隨意攜犬進入電梯等封閉空間,無疑大幅提高寵物犬傷人的風險。更為嚴重的流浪犬問題,大多也緣于原主人不負責任的遺棄。
近年來圍繞養狗產生的矛盾,背后折射出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文明習慣的養成遠未跟上的難題。每一種生活方式都必然對應著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行為規范,如果“硬件”升級了,但“軟件”不配套,城市生活就容易“卡殼”。過去在農村,養條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獨門獨院、地廣人稀的環境下,犬只放養并不會產生突出的矛盾。而今不斷拓展的城市生活里,樓上樓下相互影響,公園廣場人群密集,新出現的公共空間向人們提出了對交往方式的新規范。遛狗要拴繩、及時打疫苗、糞便隨手清理……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文明“小節”,其實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規矩,大家共同遵守,既降低了城市運行的管理成本,也協調了群體之間的社會關系。
當然,文明習慣不會憑空出現,它的養成既靠個體涵養,也需要外界監督。一方面需要城市養犬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執法管理的規范到位;另一方面,社會輿論的持續關注形成的“壓力”也不可或缺。就像近段時間圍繞城市養狗的熱點新聞不斷,實際上每一次的“曝光”或“熱議”,都是對市民文明意識的生動教育。文明說到底是規則的內化,“習慣成自然”的過程里只有依靠各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推動我們的社會向著更加有序、美好的方向前行。
原標題:上海試點抓拍處罰不牽繩遛狗
來源:綜合 @人民日報 網友評論 人民日報
流程編輯:u004
責任編輯:端焰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清華美院老師回應咸豬手事件說了什么?網傳所2020-11-2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