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楊利偉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陳劍/攝
“可以肯定地說,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今年將啟動。前期調研、實驗都已完成。”5月16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介紹說,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這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正式宣告中國航天邁入“空間站時代”。
新時代來臨,需要新時代的航天員。
空間站時代需要什么樣的航天員
新時代的航天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楊利偉分析,在空間站中,科學實驗大大增多,需要航天員有更多的知識儲備,“過去我們第一批航天員都是本科生,從現役空軍飛行員中選拔,而現在會更多從工程角度考慮,增加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從地方、社會上選拔工程師和科研人員,大都需要研究生以上學歷。”
新型航天員的選拔與訓練標準也進行了調整,身體素質方面的要求也許不如第一二代航天員那么嚴格,但需要有更穩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長期在狹小空間高負荷工作的忍耐力,對慢性病的檢查也更加嚴格。
從身體上看,航天員像飛行員一樣,不僅要健康而且要完美,“骨折過的就不選了,闌尾炎手術能容忍,但胸部做過任何手術不行。如果近視了就很難選上,因為進入太空載荷大,很容易視網膜脫落。”楊利偉說。
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事業啟動伊始就確立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將航天員安全送入近地軌道,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前兩步已圓滿完成,我們開始實施第三步了。”楊利偉說,航天員隊伍的建設規模主要取決于執行飛行任務的密度、培養訓練周期,以及飛行任務對乘組的基本要求等因素。初步計劃,每間隔4年左右,選拔一批航天員。
他介紹,2019年發射長征5號B火箭,試驗成功后,就可以在那年年底用它將核心艙發射上去。緊接著還要發射神舟12號、神舟13號載人飛船。屆時,航天員在太空駐留的時間會更長,航天員飛行的機會也更多。
神舟12號征天任務會派誰去?楊利偉透露,還將由第一代、第二代航天員新老搭配完成。
2022年,我國計劃將空間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發射上天,屆時將實現航天員長期在空間站駐留,并進行各項科學實驗。其間將有多次載人飛行和貨物運輸,航天員要出艙工作。
“新一批航天員會選拔10到12名,其中女性為兩名左右。從國際慣例上來說,各國女航天員的比例都比較小,而且未來空間站的工作科研任務負荷大,有長時間出艙任務,重體力活動多,不一定適合女性。”他說。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楊利偉評流浪地球說了什么,從另類角度給予超高評價2019-03-08
- 官方:楊利偉系正常轉崗 對造謠誹謗強烈譴責 2019-01-19
- 官方回應楊利偉去職:正常轉崗,對造謠誹謗追究責任2019-01-19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