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陸續收到消費者聲稱因“免密支付”功能導致賬戶資金被盜刷的投訴。為切實保護消費者財產安全,提升風險防范意識,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3月25日)發布消費提示,網絡購物謹慎使用手機“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賬戶權限過度開放而引發資金損失。
為何“免密支付”易成盜刷漏洞?
“免密支付”即“無需密碼確認支付”,是部分支付平臺或應用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戶開通后,單筆交易金額在一定限額內可直接扣款。然而,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帶來嚴重安全隱患。
一是手機丟失或賬號泄露時風險激增。若他人獲取您的賬號或設備,可通過“免密支付”直接消費或購買虛擬服務,且無需二次驗證。
二是小額免密累積大額損失。部分平臺免密額度雖設單筆上限(如1000元以下),但短時間內高頻次小額盜刷仍會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三是隱蔽性強,難以及時察覺。盜刷交易通常通過綁定支付平臺的虛擬服務(如游戲充值、App訂閱)完成,或者在機主凌晨熟睡時段完成,消費者發現時往往已產生多筆扣款。
支付風險的主動防范措施有哪些?
為降低盜刷風險,建議消費者采取以下措施:
非必要不開啟“免密支付”
優先關閉免密功能,檢查是否綁定支付寶、微信或銀行卡,并關閉“免密支付”權限。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務,建議單獨設置。另外定期檢查授權應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應用支付授權。
強化賬戶安全保護
一是設置高強度密碼并注意更換。避免使用生日、連續數字等簡單密碼,并開啟雙重認證功能,防止賬號被惡意登錄。
二是關閉非必要支付權限,尤其是蘋果手機用戶如無需通過賬戶進行應用購買,可禁用相關功能。
三是謹慎使用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網絡環境下進行支付操作,防止網絡釣魚或數據截取。
養成定期對賬習慣
及時查看賬單通知,關注支付寶、微信或銀行發送的扣款短信,發現不明消費立即核查。定期檢查訂閱服務,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動續費項目。
遭遇盜刷后如何快速應對?
若發現賬戶存在異常交易:
首先,應立即凍結支付渠道,通過銀行客服、支付寶或微信平臺緊急凍結關聯賬戶,阻止后續扣款。
其次,留存證據并投訴:保留盜刷記錄截圖、交易時間等信息,向支付平臺投訴。
若損失金額較大,需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并配合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中國消費者協會鄭重提醒廣大消費者:移動支付的便捷性不應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請務必提高警惕,主動管理支付權限,切勿因圖方便而忽視潛在風險。如遇消費糾紛,可撥打熱線電話或通過“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進行維權。
(總臺央視記者 王婧)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情侶撿老人手機用免密支付買黃金:金額過大導致交易失敗,已被警方拘留2024-10-14
- 撿到手機用免密支付刷光余額 媒體:建議關閉免密支付功能2023-12-2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文化中國行丨造紙技藝傳承千年 有“日鑒天顏2025-03-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