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胡喆、宋晨)7月13日凌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托舉天鏈二號03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系統正式建成,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能力大大提升。
天鏈二號03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該星入軌并完成測試后,將與天鏈二號01星、02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
天鏈二號03星的成功研制,驗證了天鏈二號衛星具備快速研制的能力,為后續多星快速在軌組網提供了支撐,進一步加快了我國天基測控與傳輸網絡建設的步伐。
天鏈二號三顆衛星在軌組網示意圖(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中繼衛星的全稱是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相當于一個天上的數據中轉站,可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能夠極大地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并能減少地面站、測量船的數量,被稱為“衛星的衛星”。
我國天鏈中繼衛星最主要的任務是為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例如天地通話、太空授課、交會對接、出艙活動等重要任務的通信就是以天鏈中繼衛星為主來完成的。
當前,我國已經成功研制了兩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第一代已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1至05五顆衛星,第二代已成功發射了天鏈二號01至03三顆衛星。
據介紹,與天鏈一號采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公用平臺相比,天鏈二號采用東方紅四號公用平臺研制,載重更大、技術更強、性能更優。其中,星間鏈路天線更是突破了大量難題,對用戶目標服務的數量增加1倍,服務效能大幅提升。
今年6月發射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搭載3名航天員飛向太空,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在此期間,兩代天鏈衛星系統將全天候為空間站和地面站建起一條條信息“天路”,為航天員在軌生活和工作保駕護航。兩套全球中繼衛星系統的使用,將使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
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26次發射。執行此次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技術狀態總體穩定,與此同時,型號隊伍始終堅持在設計和研制過程中提升箭上可靠性、增強地面設備使用安全性。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張濤介紹,本發火箭主要有3項技術狀態變化,進一步提高可靠性。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美國一衛星前往月球途中失聯2022-07-07
- NASA:失聯了2022-07-06
- 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在海南文昌開工2022-07-0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北互補,國家植物園未來如何布局?2022-07-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