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6月28日電(記者王凱)記者28日從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我國“科學”號科考船完成首個高端用戶共享航次,在目標海域獲得大量科學發現,并進行了多臺套國產自主研發設備的海試工作,圓滿完成了“在海底做實驗”的任務。
據參與本次科考的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員王敏曉介紹,以往的研究中,深海樣品被帶到實驗室開展后續研究,但由于壓力、溫度和其他化學環境驟變,深海樣品的生理活動同樣發生改變,真實的深海生命過程無法被準確認知。依托該航次,中科院海洋所在深海海底搭建了水下實驗平臺,科學家得以在深海開展水下原位實驗,為揭示深海生物極端環境的適應機制提供了可靠依據。
為保障深海水下原位實驗順利進行,本航次同步搭載完成了多通道拉曼平臺等多臺套國產設備海試工作,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海底群落生物的標志識別等多項關鍵技術突破,相關數據和樣品將解答深海黑暗食物鏈組成、深海碳源碳匯通量、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
其中,“海洋之眼”深海著陸器搭配自主研發的系列拉曼光譜探針,實現了對冷泉噴口流體及噴口附近天然氣水合物、自生碳酸鹽巖等多類目標物的原位長期連續探測,再現了甲烷、硫化氫等關鍵生物化學反應標識物的時空變化規律,初步結果表明微生物串聯了地球深部巖石圈、近底層水圈及黑暗生物圈間的元素轉換。
科考期間,科考船上搭載的無人纜控潛器下潛作業21次,獲得大量珍貴樣品及數據。
據了解,本航次搭載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9家單位的16個高水平研究團隊的科學家。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廈門:“嘉庚”號科考船平安“回家”2020-08-27
- 廈門大學科考船“嘉庚”號遠征西太平洋2020-07-06
- 科考船誤闖將軍澳被困紫菜養殖海域2018-11-20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云南北移亞洲象群小范圍活動 獨象返回晉寧區2021-06-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