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對我國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行動制定了五大發展目標、十一大重點任務、十大工程項目以及配套的四大保障措施。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顯著,2018-2020年起步期的行動計劃全部完成,在5G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取得世界矚目的發展成果。《計劃》的出臺,為工業互聯網發展創新發展定下了新的目標,繪就出工業互聯網發展新藍圖。
政策持續加碼 產業快速發展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實施三年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深耕階段,“四梁八柱”政策體系基本建成,2017年1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5月,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7月,印發《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方法》。
2019年1月,印發《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3月,印發《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11月,印發《“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
2020年3月,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10月,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12月,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
在政策的持續加碼之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顯著,三大功能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行業融合應用加速縱深拓展,產業生態規模持續發展壯大。
三年來,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網絡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東南西北中”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建設完成并穩定運行。平臺帶動效應不斷增強。具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平臺已經超過70個,多層次平臺體系初步形成。新興技術正加速與平臺融合創新,行業賦能效果日益凸顯。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筑。國家級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實現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可感可知。
力推“五大行動” 指明發展方向
2020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開啟十四五發展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計劃》涵蓋未來三年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圖景。
《計劃》中提出五項發展目標。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融合應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生態、安全保障方面做出了部署。
在融合應用方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介紹說,《計劃》明確提出要持續深化“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聚焦本質安全水平提升,針對原材料、危險化學品、礦山、民爆、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提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體現,是工業行業大數據集聚的重要依托。
如石油化工行業,通過部署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中心、應急指揮調度中心、云應用生態等手段助力企業實現安全生產。建設以GIS、安全管理、應急分析模型、AI與視頻識別為基礎的工業PaaS平臺,結合化工設備模型庫、應急數據,開展高速實時分析和預警。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應用,能夠實現化工企業“安全一張圖”精準管理,做到安全事故零發生,節約企業費用上億元,降低設備故障率20%以上。
除了融合應用方面,《計劃》也強調進一步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徐曉蘭指出,在安全保障方面,主要從分類分級管理和重點企業聯合攻關兩方面體現,分類分級管理方面,需要制訂具體可行的標準規范,促進分類分級管理落地實施。同時鼓勵企業實施達標自評估和安全改造,遴選并推廣一批優秀貫標示范企業;重點企業聯合攻關方面,通過鼓勵重點網絡安全企業和工業企業聯合攻關,加快關鍵產品的標準規范和安全管理辦法落地,以政策促發展。
比如,360、天津通信管理中心、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打造了天津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項目,最終實現產業及企業的數字化在有效的安全保障下可以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
在普及智能化制造方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介紹說,《計劃》明確提出鼓勵大型企業加大數字化技術應用、推動重點企業實施數字化管理、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等工作,通過加速構建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力,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年中,企業以穩定的步伐向普及智能智造方向邁進。例如目前正在建設中的聯想南方智造基地,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級的“智能工廠”,生產的產品不僅涵蓋個人電腦、服務器等聯想傳統業務,還將孵化各類智能產品等新興業務。
此外,《計劃》還指出要“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作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必將全面提升工業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助力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
在試點示范方面,《計劃》明確提出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區。示范區是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突出示范引領效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從2019年開始,我國長三角一市三省、廣東、山東陸續開展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創建工作。其中,作為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通過資源匯聚和區域協同,在完善基礎設施、夯實產業支撐、深化應用牽引、優化公共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按下轉型啟動鍵 向規模化邁進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工業內生動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經歷了前期探索式發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取得了輝煌成績,也探索出一條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
據工信部2020年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超過70個,連接的工業設備數量達到了4000多萬臺(套),服務的工業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工業APP數量超過25萬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例如2020年6月投入使用的聯想武漢自主研發的5G+IOT自動化組裝標桿線。
2021-2023年將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面向規模化應用,《行動計劃》細化了面向十一個方向的44項重點建設任務。其中,“融通”“協同”“深化”等用詞高頻出現,彰顯出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全面化、持續性改造的決心。
比如構建覆蓋全國各地市和重點工業門類的工業互聯網全景視圖;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引導二級節點和遞歸節點建設和運營,提升國家頂級節點服務能力;建設重點行業的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強各方面的深層國際合作;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和加快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這些重點任務都在為工業互聯網滲透、融合到制造業各領域打通道路。
作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基石和關鍵路徑,工業互聯網正推動著生產方式、產品形態、商業模式、服務方式的深刻變革。無論是去年公布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還是此次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都標志著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已走過探索期,正式邁向規模化快速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長樂:爭當工業互聯網應用領跑者2020-11-17
- 福建首屆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技能大賽在榕舉辦2020-10-23
- 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 “雙翼”發力 “駿鵬”沖頂2020-10-20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2.3%背后的中國經濟答卷——從首破百萬億看經2021-01-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