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蔣建科)中國農業科學院今天舉行“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院士說,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其中,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主糧育種科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基礎進一步穩固,建成完善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全國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總量超過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設計保存容量150萬份的新國家作物種質庫土建工程已完工,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
萬建民說,我國作物單產顯著提升,糧食總產連續5年超過6.5億噸,糧食作物滿足基本自給,口糧實現絕對安全。其中,水稻和小麥等口糧作物生產保持穩定,基本實現供需平衡;玉米生產發展迅速,總產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大豆生產得到恢復性增長;雜糧作物有升有降,總體保持穩定。
作物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豐碩,部分作物基礎理論研究實現從跟跑向并跑或領跑轉變。構建了亞洲栽培稻3010份種質泛基因組,繪制出小麥D基因組精細圖,構建國際首張普通菜豆單倍型圖譜。
中國農業科學院同時還突破了一批育種關鍵技術,助力提升我國作物育種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建立了可固定雜種優勢的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實現了雜交稻無融合生殖“從0到1”的突破。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國家統計局: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020-12-10
- 顆粒歸倉為何難實現?我國糧食收割環節損失驚人2020-08-26
- 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習近平關切“小米粒”里的“大民生”2020-08-1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商務部:商場、超市應拒絕不戴口罩的顧客進入2021-01-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