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任沁沁、羅沙)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今年是國家賠償法施行25周年,最高人民法院29日發布了25年來25件國家賠償典型案例,彰顯國家賠償制度從落地生根到發展完善,對于規范公權力機關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的重要意義。
“國家賠償法是保障人權、規范公權力行使的憲法相關法,25年來,國家賠償審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健康發展,切實保障人權、規范公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賠償委員會主任委員陶凱元說。
1995年湖南一起人民法院錯誤執行國家賠償案中,法院解除了對500件洋河大曲酒的扣押并返還給賠償請求人。這也是國家賠償法實施后,目前能夠確認的人民法院受理的首例申請人依據國家賠償法請求國家賠償,人民法院依據國家賠償法審理且作出賠償決定的國家賠償案件。
1997年廣東一起刑訊逼供致死國家賠償案中,法院決定公安局賠償死者近15萬元,給付其未成年子女生活費,每年給付其父母生活費直至死亡。該案是全國首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的刑訊逼供致死國家賠償案件,讓死者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均得到應有的賠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其權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法院進一步加大人權保障和涉產權保護的力度,妥善審結了“張氏叔侄”、呼格吉勒圖親屬、聶樹斌親屬等一批刑事賠償案件;審理了沈陽北鵬公司、丹東益陽公司等一批涉財產賠償案件,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有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司法公信力。
“進入新時代,人民法院在國家賠償審判工作中提出了‘當賠則賠’‘把好事辦好’的新理念,在現有法律制度框架之內從優用足各項法律政策,在司法裁量權范圍內盡量做對請求人一方有利的解讀。”陶凱元說。
2013年張輝、張高平被關押近10年后宣判無罪,二人分別獲賠110余萬元。人民法院堅持“改、賠”緊密銜接,于再審改判后即向張輝、張高平公開道歉,于收到賠償申請的十五日后即作出國家賠償決定。
2018年廣西一起國家賠償案中,1997年被民警違法開槍擊傷致終身殘疾并于1998年獲近30萬元賠償的請求人,20年后再次提起賠償申請,最終再次獲賠49萬余元。該案的審理打破不合理慣例的束縛,表明了人民法院努力打通國家責任制度堵點,暢通國家賠償渠道的鮮明態度。
陶凱元表示,人民法院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合力落實國家賠償審判的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提升國家賠償審判工作的發展質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高法公布典型案例:前女友、前男友也能適用《反家庭暴力法》2020-11-25
- 張玉環獲496萬元國家賠償詳情介紹 張玉環賠償金包括哪幾方面2020-10-30
- 最高法:嚴格規范“減假暫”,不允許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權2020-10-2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2020-12-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