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是可貴的資源,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倡導“以使用為目的”申請商標行為。然而記者近日采訪發現,惡意搶注國內外知名商標、商號、名人姓名的行為屢見不鮮,同一主體囤積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商標。搶注閑置、待價而沽的情況較為普遍,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了一些企業的生財之道。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9月,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達550.7萬件,增長39.8%。截至9月底,有效注冊商標量達1798.1萬件。然而,我國商標申請量很大,但使用率較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告訴記者,這與惡意搶注現象屢禁不絕有關。“惡意搶注商標行為主要有四種情況:一是惡意攀附他人商譽、搶注較高知名度商標的申請;二是大量搶注通用名稱、行業術語等具有不正當占用公共資源意圖的商標申請;三是申請注冊名人姓名商標等他人在先權利的惡意商標申請;四是針對同一企業的惡意反復搶注、連續搶注的商標申請。”
“此外,惡意搶注倒逼守法企業注冊大量防御性商標。由此造成惡性循環,申請量虛高不下。”劉俊海說。
據了解,為了保護自己的商標,正宗的“大白兔”奶糖的生產廠家,注冊了“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等多個近似商標;小米公司注冊了“大米”“藍米”“黑米”“紫米”“橙米”“綠米”“黃米”“桔米”等。而擁有正牌“雪碧”商標的可口可樂公司,也注冊了“雷碧”等商標。
“盡管注冊防御性商標在保障企業權益方面作用明顯,但也存在困局。”中華商標協會法律部副主任張靜玉表示,“防御商標以‘保護’為目的,使用的可能性很低,因此面臨‘撤三’風險。”
張靜玉說,所謂“撤三”,是指即使企業注冊了防御性商標,如果三年里沒有使用,后續可能面臨被撤銷的風險。而實踐中,為規避“撤三”風險,一些企業又被迫每三年再申請一次。如此循環往復,商標申請量逐年膨脹,商標異議申請、無效申請和行政訴訟逐年大增,造成了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將商標作為牟利手段,大量申請注冊商標,給我國商標制度的健康運行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妨礙了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活動,損害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利于經濟健康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有關負責人說。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依據商標法第四條等規定,陸續對1.6萬多件商標注冊申請做出駁回決定。上述負責人表示,商標局將對商標注冊各環節進行嚴密監測,在審查、異議、撤銷等各環節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惡意注冊、囤積商標等非正常申請行為。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證監會李超回應是否會把注冊制推廣到所有板塊2019-03-2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將繼續為科研人員減負2019-03-28
- 英高校發現4500多人入學材料造假 個人陳述可疑2019-03-19
- 美國去年以違反旅行禁令為由“拒簽”3.7萬人2019-02-28
- 寧德時代與一汽成立合資公司 出資10.2億元持股51%2019-02-27
- 中國規范商標注冊行為 擬通過完善商標法律制度2019-02-19
- 商標被冒名轉讓被告未必要賠 關鍵要看是善意還是惡意2019-02-19
- 泉州深化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 讓企業注銷“少跑腿”2019-02-02
- 平潭:財稅優惠政策兌現“快車道”再進一步2019-01-26
- 奧巴馬醫保前景不明 注冊人數連續第二年下滑2018-12-21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