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蹤 | 多位老人數百萬房產遭抵債賤賣,相關文件還被公證,怎么回事?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
近日,據群眾反映,有老年人被不法分子“以房養老高額投資回報”的說法欺騙,向他人抵押房產、借款投資,事件中據稱涉及北京市部分公證處為老年人辦理公證等內容。
2日,北京市司法局發布消息稱,已成立專項調查組,對以“以房養老”名義詐騙老年人,涉及公證的情況,進行調查。即日起,北京全市公證機構為6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或涉及處分不動產的委托公證時,必須由成年子女陪同,并對辦證過程進行錄像。
目前,北京市司法局和市公證協會已對相關公證處和公證員開展調查。構成犯罪的,將移送司法機關。
?新聞回顧
數十位老人陷“以房養老”騙局
把手里的房子抵押借款三個月,就能獲得每月10%到15%的高利息,到期還能全額返還本金,這樣的“以房養老”項目讓不少老人心動不已。然而,數月后,不僅承諾的高息不見蹤影,老人的房子也被以低價悄然過戶給關聯人。
2015年開始,北京有數十位老人陸續遭遇這樣的騙局,他們有的失去了自己的房產,有的背上了巨額的債務。
“以房養老”理財每月利息9萬多?
據一位受害老人的女兒張女士介紹,2016年5月,一位阿姨向其母親推薦“以房養老”的理財形式,稱完全沒風險。張女士的母親隨即被介紹給了廣某。得知老人離異,房產能由她完全處置的情況后,廣某告訴她,所謂“以房養老”,只需把房產證交給他3個月,抵押到的錢交給他理財,老人每個月都能拿到9萬多元的利息。3個月期滿后,本金全部退回,老人可以再用本金贖回房產證。
去年5月19日,受害老人與廣某介紹的“銀主”的中間人簽署了多個文書。事后老人回憶,當時她以為是簽“以房養老”的合同,中間人指著文件,讓她在指定地方簽字,并沒有給她看文書內容。簽好的文件,老人也沒有拿到。第二天,中間人帶她在北京市西城區不動產交易大廳辦理了房屋抵押手續,隨后將190萬元分兩筆打入她的賬戶,并在幾分鐘后轉給了廣某。廣某則給老人手寫了190萬元的借條,并注明“此借款定于2016年8月20日一次性還清,用款共3個月”。
突然被趕出家門才知房產被抵債過戶
隨后的3個月中,老人一共只拿到15萬元左右的利息,本金也沒有歸還。而她聽信了廣某會替她向“銀主”歸還欠款的說辭,也一直沒有向其討要。直到去年10月17日,張女士一家三口和母親被一群黑衣人清出了唯一的住所。帶頭清理房產的龍某告訴張女士,她母親借了幾百萬元做珠寶生意,房子抵了債。
后來張女士了解到,此前母親去簽約的地方并不是什么“以房養老”的公司,而是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在公證處,張女士調取了母親公證過的文書,包括一份借款合同和一份委托書。而正是由于這份委托書,母親的房產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過戶了。
至少30多位老人受害 律師揭詐騙手法
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武婕律師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涉案的30多位老人都在公證處辦理了類似的公證手續,“老年人在公證處簽的主要是兩份文書,第一個就是關于借款合同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債權公證文書,大概意思就是這個借款合同一旦你逾期以后,我可以不經過法院訴訟,只要憑借這樣的公證書,就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可以執行你的財產。第二個公證的是關于一個委托書,委托中間人授權他所有關于處理房產的一切權利,包括抵押且抵押包括出售,包括變更登記,甚至細化到更改網簽密碼決定價款,這些所有和房子有關的所有權利全部授權給這個中間人。”
△根據老人家屬提供的涉案人員關系圖制作
2016年10月,多名老人被清出自己的原住房,他們的子女開始嘗試通過報警、找律師等途徑幫助老人維權。當類似的案件集中出現時,老人們的案子得以刑事立案,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對廣某采取了強制措施。據了解,僅由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移送檢察院的相關案件就有30多起。因涉嫌詐騙,廣某已經于2017年2月27日被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批準逮捕。
簽約文件均已公證 老人維權困難重重
據了解,老人們當時辦理公證手續的公證處包括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和北京市國立公證處。武婕律師表示,老人們維權面臨一定困難,此外,由于無法確定老人簽署文件時是否知道法律后果等,很難取得對老人有利的證據。目前,部分被騙老人仍然希望通過法律手段挽回損失。
?新聞提示
老年人投資理財要提高警惕!
這次詐騙之所以能夠讓很多老人上當,除了誘以高利之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老人簽署的相關文件,其實是給詐騙分子開具的授權書,還獲得了公證處的公證。這也讓老人維權非常困難,目前還不知道這些公證機構是單純進行公證還是與詐騙分子之間存在交易,如果某些公證機構或公證人員為虎作倀,需要調查清楚。
另外,針對老年人群體被騙案例多發的情況,司法部相關負責人提醒,在簽訂抵押借款合同,處分本人所有的房產時應審慎行使民事權利。
一是,不要輕信投資高額回報的言論,克制賺錢心切的心理。老年人應多與家人、子女協商,必要時咨詢專業人士,了解公司運營狀況,經多方論證再謹慎做出投資理財決定。
二是,要正確分析投資理財的后果,重視簽字的效力,認真閱讀合同或協議,充分、清晰理解條款內容,準確預判不能到期還款的法律后果,切不可草率簽字。
三是,要有風險意識,特別是在決策環節,如果投資公司要求老年人用一套房屋作抵押借款投資,卻不辦理符合法律規定的抵押登記,而是要求辦理委托代理售房的公證,那么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責任編輯:肖舒
- 老人參加保健講座花七千多元買名醫中藥 一查竟然是糖果2017-11-10
- 青島:已婚男同時交6個女友騙財 有女子交往4年從未懷疑2017-11-09
- 5人團伙專騎共享單車碰瓷 分工明確合伙詐騙2017-11-08
- 長沙一女子遇“網購理賠”騙局 掃個二維碼丟了萬余元2017-11-03
- 發三條朋友圈能賺50元 推薦朋友加入有獎勵 有這好事?2017-11-03
- 男子一見鐘情轉賬200多次被騙 所愛女神還是大叔2017-10-31
- 臺灣破獲倒賣骨灰塔位詐騙案 涉案金額逾12億新臺幣2017-10-17
- 祖傳古幣被估價120萬?花1萬8鑒定后縮水成幾百元2017-10-13
- “高收入、低要求”成網絡招工詐騙慣用套路2017-10-13
- 中科院懸賞4000元尋探空氣球 屢接騷擾和詐騙電話2017-09-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