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成最有“錢途”職業
據濟南日報此前報道,“五分之一英國人傾向自己或在朋友幫助下拔牙,而不去找專業牙醫。”
拔牙都DIY,不是因為英國人民愛動手,是因為看牙醫實在是太貴了。包括英國、中國在內,幾乎各國人民都說看牙貴。看牙到底有多貴?從各國牙醫的收入中或許就能窺得一二。
日本牙醫的月均收入為150萬日元,年收入1800萬日元(人民幣100萬元左右),而在日本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月收入只有20萬日元左右;
德國普通牙醫的收入,平均每年在10萬歐元左右(人民幣70萬元左右);
2011年一項調查顯示,澳大利亞牙醫在被調查的職業中收入最高,每年可達到20萬澳元,而以高薪著稱的采礦工人一年收入僅9萬澳元、IT工作者6萬澳元,“高大上”的律師也只有15萬澳元。
也就是說,在整個牙科產業鏈條當中,患者支付的很大一部分成本,實際是為牙醫的專業能力埋單。據報道,完成一次5千元的修復烤瓷,其中醫生明確的勞務收費就是一千元左右的手術費。除了手術,主治醫生在護士和技工等多種人力的配合下,還需完成一系列“精打細磨”的流程,包括造模、牙體預備、取模、灌模等等,非常耗時耗力,而且若患者不滿意,隨時需要重新制作。總之,中間環節越多,成本自然越高。
除了醫生等人力成本較高,還有其他多種因素導致牙科醫療費用居高不下:
多種輔助檢查+患者就診次數累計
在大多數公立醫院,幾千元診費并不是一次性交完,患者也并非能一次性完成治療。整個過程還牽涉了許多輔助成本,包括拍片、消炎、根管治療等,而據介紹,與其他科目的檢查相比,牙科的成本其實并不高,比如CT,牙科檢查一次在260元左右,其他科目至少要300元以上,但往往患者做一個項目需根據自身口腔狀況多次前往醫院就醫,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同時做四五個手術才能完成治療,由此可見,這數千元的花費其實是一種綜合費用,是患者多次就醫治療的一種累計。
觀念落后導致病情發展嚴重,加大費用支出
“燙個頭發都舍得花上幾百上千,人一輩子就一口牙,保健治療花幾千就喊貴。”這是牙科醫生們普遍的心聲,他們認為,從病患的角度來看,一直以來國人在保護牙齒的觀念意識上太過落后,總秉持著一種“牙疼不是病”的想法,因此很少有人能夠養成定期保健、定期檢查牙齒的好習慣。
往往是到了覺得不舒服、疼得無法忍受的時候才想起看牙醫,而這時往往為時晚矣,因為很多牙病比如牙周炎的開始,都是無聲無息的,這樣一來便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疾病已經發展到了下一步,需要的治療過程和費用自然多出許多,如果及時預防及早治療,花費就會小很多。
報銷難
由于價格偏高的口腔修復等并不屬于醫保范圍,而且目前國內口腔醫保比例相當低,因此報銷困難,這一切都給患者造成了看牙貴的印象。
總的來說,我國口腔醫療產業的整體監管從采購到定價,尤其是公立醫院,還是比較規范的。看牙雖貴,但價格還算有跡可循,而且與國外相比,所有項目價位基本都低于國際水平,比如在美國,拔牙的價格區間達到每顆480至2000元,因此很多旅居國外的人會因為價格問題不遠萬里回國治療。
綜上,牙科費用是由進口產品的品牌效應、經銷商加價、牙科醫生即其他醫護人員的收入、醫院的利潤等諸多環節構成的。由于鏈條太長,想要降低牙科費用其實有較大難度,最好的策略,就是保護好你的牙齒。
責任編輯:肖舒
- 廈門開啟線上長處方續方服務 患者足不出戶即可續方2017-11-11
- 11月1日起 福州市用人單位醫保業務上網即可辦理2017-11-03
- 10月9日起 泉州職工社保卡可以省內異地就醫購藥2017-09-29
- 博士回國看牙驚嘆 留學生在國外看病是有多辛酸2017-09-18
- 36種國家談判藥品納入醫保報銷多為高價剛需藥2017-09-08
- 福建職工醫保取消個人賬戶使用限額 不再是15天只能刷200元2017-09-08
- 珠海首例全國跨省異地醫保即時聯網報銷成功結算2017-08-18
- 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0.22億 普及率達73.9%2017-08-18
- 廈門醫保健康賬戶建立5年 參保人和家人減負近50億2017-07-21
- 美國會預算局分析:若廢奧巴馬醫保 9年后將另有3200萬人沒有保險2017-07-20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