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郊區,一名巴林婦女手舉知名什葉派教士奈米爾頭像與警察對峙
繼前一天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后,沙特當地時間4日說,將中斷與伊朗航空運輸和貿易往來。科威特外交部5日也宣布召回科威特駐伊朗大使。而伴隨著中東外交風波的,是國際社會的勸解之聲。不過作為一直在中東地區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國,此次處境卻比較尷尬。一邊是自己的石油盟友沙特,一邊是好不容易談好裁核的伊朗。專家認為,奧巴馬政府想要兩邊哄好看來很難。
沙特中斷與伊貿易交通
沙特外交大臣阿德爾朱拜爾4日接受路透社記者專訪時說:“我們將中斷所有進出伊朗的空中交通。我們將停止與伊朗的所有貿易關系。我們將針對前往伊朗旅行的人發布旅行禁令。”
朱拜爾沒有詳細說明會采取何種具體措施。
沙特民航總局4日經由其在微博客網站“推特”的官方賬戶說,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后,它們已叫停所有進出伊朗的航班。
問及如何才會考慮與伊朗恢復外交關系,朱拜爾說,伊朗必須“尊重國際慣例和條約……表現得像一個正常國家,尊重其鄰國的領土完整”。
沙特駐聯合國大使阿卜杜拉穆阿利米則說:“很簡單,伊朗停止干涉我們和其他國家內政……如果他們那么做,我們當然會與伊朗有正常關系。我們與伊朗并不是天生的敵人。”
斷交3天伊朗還沒撤人
就沙特的斷航斷貿表態,伊朗暫時沒有作回應。不過,伊朗反駁,是沙特令地區緊張局勢升級。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侯賽因安薩里4日說,沙特把斷交作為一種策略,“繼續增加地區緊張局勢和沖突的政策”。
“沙特從制造危機中不僅看到自身利益,也看到自身存在,”他說,“而且,沙特試圖通過輸出問題來解決其國內問題。”
針對沙特勒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離境,安薩里說,伊朗外交人員尚未離開沙特首都利雅得。但他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同時,伊朗議會司法和法律委員會發言人穆罕默德阿里4日說,斷交可能迫使伊朗朝覲者無法去沙特朝覲,“當一個國家與我們斷交,這意味它對我們充滿敵意”。不過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表示,無論何時,對于伊朗人前往位于沙特西部圣城麥加和麥地那朝覲,沙特依然歡迎。
沙特與伊朗1988年至1991年斷交時,伊朗沒有派朝覲者去沙特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活動。
斷交繼續科威特召回大使
繼多國宣布變更與伊朗外交關系后,科威特外交部5日宣布召回科威特駐伊朗大使。
據科威特通訊社報道,科威特外交部一位負責人宣布,科威特已于當地時間5日上午召回科威特駐伊朗大使。這名負責人表示,科威特采取這一措施是對伊朗示威人群沖擊沙特阿拉伯駐伊朗使領館行為的抗議。科威特認為這一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準則。
與此同時,科威特外交部召見了伊朗駐科威特大使,遞交了書面抗議照會,譴責伊朗示威人群沖擊沙特駐伊朗使領館的行為。
而蘇丹繼前一日宣布與伊朗斷交后,蘇丹外交部宣布與沙特結盟,并強調這是為聲援沙特盟友作出的決定。蘇丹外交部發表聲明說,蘇丹歷來譴責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極端主義,要求伊朗政府將沖擊沙特駐伊朗大使館的肇事者繩之以法,并切實尊重和保護外交使團安全。
聯合國特使赴中東評估局勢
美國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4日呼吁沙特和伊朗等國展現克制,避免可能激化局勢的舉動,以緩解兩國以及中東地區當前的緊張局勢。
歐內斯特在當天白宮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東地區許多動蕩和不穩定的局勢都與教派分歧有關,這不是偶然情況。他呼吁相關各方采取更多措施,以“促進地區各國利益的方式”力圖彌合這些分歧。
歐內斯特說,美國國務卿克里已向伊朗方面表達了美方的態度,克里將很快與沙特方面聯系,表達同樣的態度。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4日說,秘書長潘基文敦促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避免可能激化兩國及地區局勢的任何舉動,聯合國特使也將赴該地區評估局勢。迪雅里克說,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正趕赴沙特首都利雅得,本周晚些時候他還打算訪問伊朗。德米斯圖拉訪問期間將評估沙特、伊朗斷交等局勢發展對敘利亞政治進程的影響。德米斯圖拉表示,必須確保此事不會引發地區局勢惡化的后果。迪雅里克說,聯合國也門問題特使謝赫艾哈邁德也將趕赴該地區。
分析 矛盾重重調停難做
中東波瀾興起。沙特常駐聯合國代表阿卜杜拉穆阿利米表示,斷交不會影響沙特在敘利亞和也門政治進程中所作的努力。有專家表示,當前局勢下,遜尼派和什葉派間教派分歧可能加劇,敘利亞和也門的政治進程難免受到沖擊,試圖從中東抽身的美國也勢必陷入兩難。
兩大陣營矛盾也門敘利亞問題難料
以沙特為首的多國聯軍2015年3月對也門境內胡塞武裝展開空襲,并指責伊朗在背后支持胡塞武裝,但伊朗政府對此予以否認。在敘利亞問題上,沙特多次要求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臺,但伊朗則對巴沙爾表示支持,并向敘政府提供軍事顧問支持。
沙特國內的穆斯林多數屬于遜尼派,而伊朗境內則以什葉派居多,胡塞武裝和巴沙爾也屬于什葉派,而敘境內一些反對派則屬于遜尼派。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說:“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陣營的對立,是中東形勢的一大特點。基本上現在中東所有的熱點問題都與陣營對立有關。”他判斷,斷交事件后,敘利亞和也門等地武裝沖突或有愈演愈烈之勢,敘利亞和談也會受到沖擊。
按照計劃,本月晚些時候將召開敘利亞各方的和平談判,沙特和伊朗都將參與,沙特常駐聯合國代表穆阿利米表示,沙特仍會出席此次談判。廖百智說,在巴沙爾去留問題上,沙特與伊朗的立場完全對立,雙方矛盾幾乎“無法化解”。
奧巴馬的外交遺產想留下挺難
美國和沙特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盟國關系。2015年7月,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伊朗解除絕大部分經濟制裁。廖百智說,一邊是傳統盟友沙特,一邊是關系剛剛緩和的伊朗,沙特和伊朗沖突的臺面化使美國陷入僵局。
“美國不可能放棄與沙特的盟友關系,沙特畢竟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但另一方面,伊核協議又是美國決心要做的,奧巴馬即將卸任,核協議將是他重要的外交遺產。”廖百智認為,目前美國只有通過外交斡旋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沙伊斷交后,美國白宮發言人喬希歐內斯特呼吁沙特和伊朗等國克制,避免可能激化局勢的舉動。《華盛頓郵報》報道,已有不止一名美國官員指責沙特是加劇緊張局勢的一方。但沙特官方則回應,指認美國對伊朗“退縮”。
社科院中東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說,過去,沙特與伊朗發生摩擦,美國總是倒向沙特,但這一次,美國的表態相對中立,甚至批評沙特的聲音更多一點,這在近代美沙關系中“前所未有”。
唐志超判斷,美沙盟友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但關系會有動搖,沙特對美國的信賴度在下降,外交獨立性會提高。美國不希望沙伊關系持續惡化,不希望被動“重回”中東救火。
而其實沙特更希望通過此事,能給給西方施壓。沙特分析人士認為,沙特和伊朗多年沒有高層往來,兩國外交關系名存實亡,此次斷交事件只是雙方公開撕破臉皮,由暗爭變成明斗。長久看,沙特的做法對其在地區的作用及與西方的關系將產生影響。因此,美國想要勸解難度很大。
責任編輯:周冬
- 最新國際政治 頻道推薦
-
韓國總統選舉最新消息 總統選舉日程緊湊:23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