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日報道(福建日報見習記者 莊紫怡 通訊員 王翠萍 張金玲)
一串串“臺灣金童”“臺灣玉女”小番茄掛滿藤蔓;圓潤飽滿的“香芋”南瓜和清甜多汁的“美濃”甜瓜陸續上市……盛夏時節,明溪縣蓋洋鎮畫橋村的田間地頭一派豐收景象。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零散、低效的土地。
蓋洋鎮的蛻變,源于一場從“單打獨斗”到“聯建共贏”的產業變革。“約1500萬年前,翠竹洋古火山噴發,在這里留下富含鉀、鋅、硒等礦物質的‘神仙土’。然而,過去由于資源分散、技術薄弱、市場對接不暢等原因,農戶各自為戰,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畫橋村黨支部書記俞興斌說,為解決這一問題,2023年3月,他在自家農場里聯合3名種植大戶,采用“技能培訓+農技服務”模式,逐步摸索出適合火山土的高效種植方式,并根據季節規律調整種植結構,實現早播早收。
2024年7月,蓋洋鎮進一步推出“田園黨建”模式,以畫橋村為核心,聯合村頭、桂林等7個村成立跨村聯建聯盟,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興、技術共享”機制,將零散的火山土地整合成3000畝特色農業經濟帶。
“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靠技術,收入翻了好幾倍!”種植大戶李全福說,在黨建引領下,蓋洋鎮構建“黨員先鋒隊+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服務體系,推行“五統一”模式(供苗、技術、標準、品牌、銷售),帶動種植戶人均年增收1萬元。三明市農科院專家吳立東長期駐點指導,并研發出“火山巖基質+滴灌+生物菌肥”組合技術,使小番茄畝產提升至4000公斤。如今,俞興斌的農場已升級為智慧大棚,實現控溫、控濕、水肥一體化管理,年收入超過50萬元。
產業興旺,銷售是關鍵。過去,農戶常因市場波動而陷入“豐產不豐收”的困境。為此,跨村聯建聯盟的黨員主動當起“推銷員”,不僅通過線上平臺和朋友圈推廣,還聯合三明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心設立“火山農產”專區,產品直供泉州、廈門市場。由于品質優良,畫橋村與銷售商簽訂兜底收購合同,實現穩定銷售。
不僅如此,跨村協作還催生了“飛地經濟”模式——畫橋村提供技術,葫蘆形村提供土地,共同種植“余干”辣椒,成熟后直供湖南長沙市場,單季畝產值達8000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現在辣椒從采摘到上市不超過24小時,冷鏈物流讓我們的農產品走得更遠。”俞興斌說。
蓋洋鎮的火山土資源也吸引了臺商的關注。2023年,臺商何偉俊受泉州商人陳方正、胡潔婷夫婦邀請,來到明溪考察,發現這里的火山土和氣候條件與臺灣十分相似,非常適合發展高端農業。在蓋洋鎮的推動下,他們聯合成立福建省柳里紅農旅發展有限公司,投資400萬元建設閩臺農旅融合示范產業園,引進“臺灣金童”小番茄、瑞光西瓜等優質品種,并配套智能灌溉、標準化種植等先進技術。
“火山土種出的水果甜度高、風味濃,市場反響很好。”何偉俊介紹,基地采用臺灣精細化種植模式,結合上海農科院的品種改良技術,產品供不應求。這一合作不僅帶動周邊8個村發展火山巖特色農業,還吸引了10余家企業、30家合作社和50多個家庭農場參與。目前,蓋洋鎮已有200多人從事臺灣特色農產品種植,年產值達150萬元。
從“神仙土”到“共富田”,蓋洋鎮的實踐印證了一個道理:鄉村振興,既要立足本土資源,也要敢于創新突破。通過黨建引領、科技賦能和開放合作,曾經的偏遠山區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責任編輯:趙睿
- 生物醫藥產業“四鏈”融合對接活動走進明溪2025-04-14
- 明溪:“一站式”服務促進企業轉型升級2025-02-25
- 觀鳥,帶火明溪春節旅游2025-02-14
- 海峽兩岸(明溪)觀鳥挑戰賽舉行2024-06-25
- 首屆明溪全國觀鳥挑戰賽落幕 進一步打響“觀鳥觀自在”品牌2023-12-26
- “鳥中仙女”仙八色鶇現身福建明溪2023-10-11
- 明溪:“三比三爭”行動 助力高質量發展2023-09-22
- 明溪:在“家門口”就能買歐洲商品2023-09-20
- 明溪:林下經濟打造綠色“聚寶盆”2023-08-09
- 明溪縣:“三僑”回歸鋪就高質量發展新路2023-07-2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小盆栽大產業 “多肉經濟”激活老區發展新動2025-07-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