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蓮子、清流豆腐皮、寧化薏米、尤溪金柑……這些三明特色農產品過去“養在深山人未識”,如今消費者只要登錄電商平臺,就能坐等美味上門。
去年,三明實現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覆蓋,為全省唯一,并爭取中央專項資金2.4億元。沙縣區、尤溪縣、建寧縣和明溪縣入圍電商示范百強縣,并涌現8個淘寶鎮、1個淘寶村。
政策加持
在建寧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黃桃小子農業發展公司的電商平臺提示音不斷,不少買家發來詢問。“最近,筍干、干蓮等農產品賣得正火。”公司負責人陳健告訴記者。
三明素有“綠色寶庫”的美譽,突出的生態優勢造就了其農特產品種類眾多、品質優良的特質。但在電商出現以前,農產品的上行渠道主要是批發商下鄉收購。
2015年起,三明出臺《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力搭建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平臺,構建農產品網絡銷售、農村電商服務、物流配送等體系,推動縣域電商崛起。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建寧縣于2015年開始運營電子商務產業園。產業園設有孵化、培訓、選品、展示等六大中心,為企業提供系列公共服務。
黃桃小子農業發展公司就是首批入駐的企業。“在縣域電商培訓班里,我學習到開店、上架等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培養了電商思維。”從福建醫科大學畢業的陳健“棄醫從農”,創立“黃桃小子”品牌,專門為本地農特產品的種植、包裝、銷售等全產業鏈服務。
“入園前5年,我們獲得房租減免,還有倉儲、包裝、快遞等政策補貼,一年能省好幾萬元。”陳健說,如今公司發展走上正軌,去年銷售額超300萬元,還為阿里數字農業、辰頤物語等社區電商供應鏈提供產品。
政策加持下,建寧從事電商的企業和個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目前,建寧縣電商企業數量超460家,電商從業人數達6643人。2021年,全縣實現網絡零售銷售額32.6億元,其中農產品零售占了七成以上,還在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升級版)項目中獲評優秀。
據三明市商務局統計,2021年,三明市累計網絡零售額達66.99億元,增長28.4%,高出全國年均復合增速;農村累計網絡零售額52.4億元,增長40.1%。全市電商店鋪數達4.93萬家,電商企業數達1.89萬家,電商從業人數達4.6萬人。
物流護航
“前兩天上網買的網紅吊椅,今天就到了。”在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村民曹承淦踱步5分鐘來到村里的主題郵局,迫不及待開箱試用。
2017年以來,沙縣區充分發揮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專項資金的撬動作用,開展“快郵合作”工作試點,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在實現縣到鄉鎮配送的基礎上,依托郵政的農村流通渠道實現鎮到村配送,讓村民在家門口就可收寄快遞。
物流體系的延伸不僅方便商品下鄉進村,更促進“山里貨”上行。
“以往我要將面干運到城關再發出,每件產品成本硬是高了2元。”夏茂鎮長阜村面干廠老板羅奮忠說,現在物流車準時開進村里,在廠門口就能裝車發往全國各地,成本降低了,銷路更廣了。
延伸物流觸角、加快配送速度,靠快遞公司單打獨斗很難做到。眼下,沙縣區郵政正探索建立與民營快遞企業共享供配中心的模式。
沙縣區圓通快遞負責人曾文忠算了筆賬:建設一個鄉鎮級服務站需要約10萬元,建設一個村級站點至少需要3000元,僅在夏茂鎮就要投入約15萬元。“如果自己建站設點,一方面業務量太小劃不來,另一方面成本太高難承擔。而借助郵政現有站點,可以大大減輕我們的負擔,也可以提高郵政站點的利用率。”曾文忠說。
當前,沙縣區已建成集攬收、分揀、投遞和倉儲于一體的區級郵政物流集散中心,建成10個鄉鎮級、120個村級開放共享快遞服務站點,輻射縣域全部行政村,全面實現當天“縣到鄉”、2天內“縣到村”的配送能力,并不斷優化完善,擴大1天內“縣至村”的服務范圍。
陳健說:“水果當天采摘當天發,省內24小時、省外2到3天必送達,銷量節節攀升。”
拐點或現
如今,多種直播模式在三明涌現,成效顯著。在室內,大田縣農民主播們通過唱山歌、打快板等形式推介雪蔗紅糖等農特產品;在室外,建寧公主電商公司的主播們在田間地頭挖芋頭、筍,帶領消費者近距離體驗農產品出土全過程……三明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21年三明直播業態銷售總額達4.85億元。
而電商直播并不是在鏡頭前“叫賣”這么簡單,從產品選擇、劇本寫作到直播過程管理以及后期數據分析等,每個環節都需專業化。近年來,三明市、縣商務局將直播帶貨優先納入電商培訓服務體系,免費提供直播運營培訓78場,覆蓋3000余人次。同時,推動專業直播平臺和頭部企業駐點開展合作,寧化縣、沙縣區全域鄉鎮開通“抖音”直播賬號,逐漸形成“中國綠都·樂購三明”品牌傳播矩陣。
三明也在積極嘗試挖掘更多直播人才,提升主播帶貨水平。今年3月,三明啟動第三屆“樂購三明”直播節暨網絡主播大賽,并開展主播賦能培訓。來自沙縣區、三元區、清流縣等的共上百支主播隊伍加入直播銷售競賽。不到一個月,僅沙縣區的30支直播隊累計交易額達660.59萬元,訂單數超10萬單。
為提升附加值,三明深入挖掘名特優農產品,開展針對公共品牌名稱、Logo設計制作、包裝文創設計等的征集活動,制定統一標準,推動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如今,全市已培育“福源建寧”“我家尤禮”“遇見清流”“客家祖地”“沙邑珍品”等9個縣域公共品牌。
“三明電商的主力軍是農特產品,但種植規模普遍偏小,難以形成產業支柱。”建寧縣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會長艾美齡認為,可以在延伸產業鏈條上下功夫,引入深加工企業或轉型升級為深加工企業,吸引物流、紙箱包裝等配套企業聚集,促進產業鏈條化、規?;?、標準化。
本報記者 徐文錦 通訊員 曾程 許琰
責任編輯:趙睿
- 快手電商開啟“實在好物節” 實在人帶來實在貨實在價2022-03-24
- 三明:做足加法,體育消費駛入“快車道”2022-03-17
- 福建省消委會:電商平臺有獎銷售活動亟需出臺相關監管細則2022-03-16
- 三明大姐眼睛睜不開,走路得抬頭,竟然是“上瞼下垂”惹的禍2022-03-14
- 邀您共赴“中國綠都·全宴三明”月月饗春游逛吃之旅 “大田全豬宴”開席2022-03-12
- 三明:加大教育硬件投入 補短板讓孩子上好學2022-03-11
- 三明推動重點項目攻堅戰役“開好局、起好步”2022-03-09
- 三明:任命33位政府部門“一把手”2022-03-09
- 電商女神節大促 別為這些“進口”產品交智商稅2022-03-08
- 三明:串起“旅游鏈”,游客來尋味2022-03-02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大田縣屏山鄉的大仙峰·茶美人景區迎來旅游熱2022-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