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全幸雅 徐文錦)在三明市貴溪洋片區,許多新樓盤還未交房,配套的貴溪洋小學就已完成了5棟教學樓的封頂工作,學校可容納2160名學生,預計今年9月投入使用。貴溪洋小學校長吳建漢剛上任,就接到了好幾個轉學咨詢電話。“我告訴家長們,貴溪洋小學建設項目是三明市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之一,學生憑本片區樓盤的購房合同就可正常入學,這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和全國小班化教學的逐步推行,入公辦園難和市區義務教育“大班額”成了許多家長的煩心事。
近年來,三明市制定實施《關于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教育補短板應急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等,持續優化教育布局規劃,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2021年至2022年,三明市計劃投資12.37億元建設11個市區教育補短板應急項目,可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11770個。
“小山區,大教育;窮山區,富教育”,這是三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生動寫照。今年以來,三明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積極組建工作專班,建立聯動機制,推動全市各級各部門聽民聲、知民情、辦實事、解民憂。
一方面,讓百姓暢快“點單”。三明市通過一線調研、在“e三明”客戶端開設“我為群眾辦實事”專欄,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等民生實事,共梳理出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改善群眾出行條件、加強城鄉社區治理、保障重點人群權益、完善便民便企服務等5個方面22條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制定第一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
另一方面,確保黨委政府“買單”。三明下發《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組織推進,讓各部門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晴天,酷熱難當;雨天,全身濕透。有了風雨連廊,接娃再也不用愁了!”在三明市實驗幼兒園的家長等候區,一座古色古香的風雨連廊即將建成,路過的群眾紛紛為這項便民之舉點贊。
風雨連廊建設項目是三明為解決群眾接送兒童上下學日曬雨淋問題,推出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之一。三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專班到市區小學、幼兒園摸底調研,結合學生數量、城市道路空間等情況形成建設具體方案,并向市教育局、學校及家長征求意見,最終選定10所具備場地條件的學校建設風雨連廊。
據了解,三明還將陸續在人行橫道、慢行步道、公交站點等位置增設不同風格的風雨連廊。
提升的不僅是群眾的接娃、出行體驗,還有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三明是老工業城市,建成年代早,建設標準和配套指標偏低的小區不在少數。為解決老舊小區活動空間不足、公共設施薄弱問題,市住建局從不同群體的生活需求出發,合理規劃和拓展小區公共空間,今年將增設老人休閑活動場所36處、兒童微游樂設施9處,以滿足居民休閑娛樂需求。
“從前走進小區,抬頭是蜘蛛網,低頭是污水管,也沒有健身設施和兒童游樂場所。”梅列區富華社區居民羅大爺說。
主動拆除雜物間、清理違章搭建、統籌使用閑置房屋……老舊小區的一系列“微改造”讓羅大爺有了新體驗:“現在,孫子在新建的兒童游樂場玩耍時,我就在一旁的休息亭看書寫字、喝茶聊天,我們爺孫倆都開心!”
下一步,三明市將實行問題清單滾動管理機制,動態更新“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打造實事亮點項目,通過各級媒體廣泛宣傳,請廣大群眾了解進展、及時監督;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及時跟蹤各級各部門項目進展情況,爭取列入清單的項目早竣工,讓群眾早受益。
責任編輯:趙睿
- 專利維權僵持不下 三明海關助成功維權2021-05-14
-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四季行”首場主題活動在清流舉行2021-05-14
- 福建唯一!三明這地獲國家獎勵5000萬元2021-05-14
- 三明明溪:安裝新型人工鳥巢 化解“鳥線”矛盾2021-05-13
- 4月份 三明市區CPI環比下降0.3%2021-05-13
- 全國首筆用能權指標質押貸款落地三明2021-05-12
- 三明泰寧:政府牽線做“紅娘”,“保姆式”服務解決企業用工荒2021-05-11
- 給黨寄張“明”信片——三明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新方式2021-05-11
- 三明明溪縣舉辦《光影有約》攝影藝術專題講座2021-05-10
- 三明出臺九條措施進一步提升財政服務效能2021-05-1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明溪:安裝新型人工鳥巢 化解“鳥線”矛2021-05-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