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3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沙縣夏茂鎮俞邦村。他指出,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業。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適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
習近平總書記對沙縣小吃的關心和勉勵,為沙縣小吃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信心。
如今的沙縣小吃到底有多火?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8.8萬家店,30多萬從業人員,一年營業額近500億元。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從良莠不齊到標準化生產,從小作坊到電氣化生產線……沙縣小吃不斷轉型升級,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破局——產業化崛起
在江蘇省無錫市宜興新莊大道,“90后”店長盧積濤經營著一家沙縣小吃店。通過手機攝像頭,他向記者展示了沙縣小吃“標準化”門店的樣貌——廳堂敞亮、廚房整潔,店員身著統一服裝微笑迎客。
“2019年,我們加入沙縣小吃集團。改造升級后的店鋪,不再是原來的‘老、破、小’,去年門店營業額翻了一番。”盧積濤說。
盧積濤并不否認,沙縣小吃的底基,是老一輩“夫妻店”模式打下的。
“1元進店,2元吃飽,5元吃好”,這句宣傳口號,可看出沙縣小吃最初的定位——接地氣。但隨著餐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單家獨戶的經營模式慢慢跟不上形勢。一方面,門店品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老一輩用透支身體健康換取財富,讓后來者望而卻步。
不進則退。政府“有形之手”及時介入。
早年,村民不敢出去開店,當地政府就以典型榜樣引領,積極開展經營管理和制作技藝培訓。由此,沙縣小吃連點成片,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如今,面對形勢變化,當地黨委、政府適時提出“統一商標、統一技藝、統一形象”的會員制發展思路——成立沙縣小吃集團,開啟加盟店模式。
“這有效促進經營模式轉型升級,既降低門店的人力、經營成本,又讓水平參差不齊的門店實現整體提升,創造品牌效益。”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說。
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沙縣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沙縣小吃業發展服務中心等管理機構也相繼成立;建設沙縣小吃一條街、建立小吃產業園、舉辦小吃文化節;編制“開店手冊”,指導加盟者如何找店、開店……當地黨委、政府為推動小吃產業化打出一套“組合拳”。目前,沙縣小吃集團已發展加盟連鎖店3203個,成立子公司23個,配送中心18個。
依托小吃業的“放大”和“溢出”效應,沙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長到2020年的21855元。
轉型——標準化運作
“不管是拌面、扁肉,還是蒸餃、燉罐,原材料都由公司統一配送,我只要在店里坐等送貨上門。”在福州經營一家沙縣小吃的鄭敬福對記者說。
如今在鄭敬福的門店內,不僅可以吃到沙縣小吃,還可以買走半成品。“花生醬拌面、蔥油拌面的面和醬料包都是真空包裝,在家自己煮與在店里吃到的一樣。”鄭敬福說。
沙縣小吃之所以馳名天下,靠的是小吃制作者現做現賣,保證食客吃到正宗美食。可由此也帶來問題——產品標準不一、產能不足。
2019年上線的中央廚房,打破了這一瓶頸。近年來,沙縣啟動小吃產業園以及周邊核心區域3500畝食品產業園建設,形成一條龍的沙縣小吃特色食品產業鏈。
洗菜、和面、包餡、速凍……通過流水線,各類食材快速“變”成沙縣知名小吃成品——柳葉蒸餃。“傳統手工餃需要200至300人同時包,一天才能完成10噸的量,用自動化設備只需24個人便可完成。”位于沙縣金古工業園小吃產業園的新沙一品工廠負責人胡寶明說。
位于夏茂鎮的沙縣香之源調味品廠是一家專業從事面干制作的企業,年產面干300噸,通過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各地。“這幾年,我們使用空氣源熱泵烘干機對面條進行烘烤,不僅產量是過去的10倍,也實現了面干制作標準化、產業化。”企業負責人羅奮忠說。
“如今有約一半的產品可以使用中央廚房提供的半成品,能省下近三分之一的操作時間用來休息與陪伴家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因此愿意繼承父輩的小吃店。”張鑫說。
標準化發展,讓沙縣小吃真正成為沙縣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數據顯示,隨著物流配送、餐飲服務及旅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沙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997年的5.83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01.09億元。
提升——數字化賦能
進入互聯網時代,沙縣小吃追隨數字化浪潮,產業升級步入“快車道”。
在沙縣小吃產業園內,一塊兩人多高的電子屏幕上,實時更新著1600多家沙縣小吃店所在省份、時間段、產品的銷售情況。這是2019年新打造的沙縣小吃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
在張鑫看來,將互聯網技術與新零售的運行業態結合起來,打破門店經營固有的邊界,這是沙縣小吃下一步要做的大文章。“只要我們的供應鏈、收銀體系、互聯網銷售做起來,就有源源不斷的數據,這是未來小吃集團最寶貴的財富。”張鑫說。
而在供應鏈端,已開始享受數字化帶來的紅利。
“截至上午12點,門店最高營業額2200元,最低收入387.82元,扁肉、拌面和蓋澆飯最熱銷。”在沙縣小吃供應鏈服務系統大屏上,工作人員用手輕點鼠標,屏幕馬上顯示全國每家連鎖店的營業額和品類數據。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能更好判斷門店選址是否科學,后端原料種植、食品加工等哪些方面需要盡快補上。”張鑫說。
2019年以來,沙縣設立2000萬元沙縣小吃產業發展基金,開展小吃數字化建設,引導人流、資金流、數據流回歸,已在北京等6個城市進行數字化經濟試點,1600多家門店數據回流沙縣總部。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適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這樣沙縣小吃才能再領風騷。”一位沙縣小吃業者由衷地說道。
責任編輯:趙睿
- 三明沙縣:這兩名男子剛刑滿釋放又犯案了……2021-04-12
-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回訪 | 小吃做得更棒 把鄉村建得更美2021-03-26
- 習近平福建行丨走進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看“林改”2021-03-24
- 習近平福建行丨百味沙縣 魅力俞邦——走進沙縣小吃第一村2021-03-24
-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在三明沙縣考察調研2021-03-24
- 習近平在三明沙縣考察調研2021-03-23
- 助力鄉村產業升級 情暖畬家果農之心2021-03-01
- 沙縣:非遺齊亮相 “云”上年味濃2021-02-13
- 沙縣打好激勵干部“組合拳”:增激情 敢擔當 破難題2021-02-08
- 重磅!三明沙縣撤縣設區!梅列區、三元區合并為新三元區!2021-02-03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建寧:傳承紅色基因感悟農耕文化2021-04-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