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高位嫁接人才資源,打通產業發展瓶頸,迎來首批北京科技特派員開展服務
“最強大腦”北京來
東南網12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6日以來,31名來自北京的科技特派員和專家兵分多路,深入三明各地,了解企業在產業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問題。
這批“最強大腦”來自中科院、中國農科院、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等。專家為涉及環保設備開發、石墨烯和氟新材料開發應用、鮮切花栽培、蓮子和竹加工等領域的30多家企業把脈。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許心超表示,持續深化兩地科技特派員合作,是京閩科技合作的重要載體之一。此次是將北京優質成果、成熟經驗、創新模式推廣到三明,幫助三明企業解決產業發展瓶頸問題。
三明是我省的老工業基地,生態資源豐富。近年來,三明大力培育現代特色農業、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但人才方面短板明顯。
年初,三明通過摸底,由企業提出具體需求,形成70余項技術需求清單與北京市科委溝通。今年3月,北京市科委在科研院所、高校等發布相關需求,由此選出首批科技特派員。
有竹科技是三明一家創新型企業。此次與他們結對子的科特派有三個,王戈是其中之一。作為國際竹藤組織的研究員,他一直從事竹木復合材料加工與利用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此行,他對有竹科技的竹條整張化編簾設備提出改進建議。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于志明、張揚教授則針對竹材加工中鏈式烘干工藝節能降耗、竹材易發霉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就開展“無機質重組竹開發與應用”合作項目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王雁,主要致力于花卉研究,這次她與清流縣聚宏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科技服務協議。她說,將科研成果與企業發展相結合,既有利于花卉新品種技術研發,也助力花卉產業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我比較關注三明的鮮切花產業,最近中關村科技園落地到三明,相信今后三明花卉產業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機遇。”
“過去的科特派主要是一對一,此次采取訂單式需求對接和菜單式服務供給模式,根據需要由多名科特派為一家企業、一個產業服務。”三明市科技局局長李榮安介紹。
隨著三明中關村科技園開園,一大批京閩科技合作項目落地,對人才資源的需求增大。今后,北京市將根據三明產業發展需求,每年選認10至20名相關領域專家、教授任科技特派員。
責任編輯:趙睿
- 三明市推出地票制度:一“票”激活沉睡的宅基地2020-12-11
- 三明市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再動員再部署2020-12-10
- 男子被8斤重眼鏡王蛇咬傷 驚險搶救56小時2020-12-10
- 三明:創新宣講形式 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2020-12-08
- 京閩合作邁出新步伐 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開園2020-12-07
- “全閩樂購 樂購三明”有機食品展銷會在榕啟動2020-12-06
- 澎湃評三明沙縣:扁肉和拌面如何蓋起高樓大廈2020-11-30
- 省領導到三明市調研政法重點工作2020-11-26
- 福州科技特派員化身主播“帶貨”助農2020-11-25
- 三明尤溪:多元化解機制為金融解紛按下“快捷鍵”2020-11-18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寧化武層村:唱響鄉村振興“三重奏”2020-12-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