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是山區小縣,農業大縣。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活動中,建寧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構建扶持小農戶發展政策體系,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拓寬小農戶增收空間,鼓勵農民合作社走融合、聯合、聯動發展的路子,讓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快車”,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鄉村振興之路。且看——
新型經營主體——讓農地成農場,讓聯合變融合
如何讓現有農業資源多點開花?近年來,建寧縣打破傳統特色農業的發展瓶頸,培育一批新型經營主體,讓農業搖身一變,變得“好玩”且“掙錢”,激活農業“一池春水”。
這些天,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清華農莊異常熱鬧,有的游客正在院子里賞荷花,有的在農場里摘菜,時不時傳來陣陣嬉笑聲……
和游客休閑狀態不同的是,農場老板聶清華非常忙碌,在不停地招呼著客人。“以往,大家都愛往大城市跑,自從鄉村游升級后,村子里開始變熱鬧了。”聶清華笑著說。
今年40多歲的聶清華,是高峰村村民。2006年,她在村里開設了首家“農家樂”餐館,盤活村里的農田,成立了清華家庭農場。游客來了后,可以在這里干農家活、住農家屋,親近自然,體驗農家生活。
眼下,在建寧縣,像清華農場一樣的家庭農場還有很多。在溪口鎮高圳村的“春花農場”,果園主人陳春花正在梨樹旁忙著采收鐵皮石斛。
“如今我的農場,并不只是一個果園,還是集采摘、銷售、休閑、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場。”站在梨樹旁,陳春花指著遠處建好的民宿介紹,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品嘗和帶回新鮮的有機農產品,還能住在果園里享受田園生活的快樂。
隨著夏秋旅游旺季的到來,縣里的“農家樂”進入一年一度生意紅火的季節,縣供電部門主動上門服務,為他們“私人定制”用電方案,推廣電能替代,做好節能減排,既環保又降低用電成本。
近年來,建寧縣鼓勵小農戶合作或聯合開辦家庭農場,推動家庭農場“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精準營銷,帶動休閑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目前全縣已發展家庭農場386家。
農產品種得好,還得賣得好。“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銷售方式,從聯合變融合。”建寧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戴文明說,借助互聯網平臺,可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銷售。
近年來,建寧縣通過“電商+合作社(企業)+農戶”聯合經營,推動農產品向生產全過程、全產業鏈延伸,帶動小農戶“生產得出來”“賣得出去”“賣出好價錢”。目前,全縣已有網店、微店2000余個,電商企業3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6000余人。去年全年實現電商交易額19.29億元,同比增長21%,網絡零售額13.89億元,同比增長23%。
“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是農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關鍵是農民增收。”建寧縣委書記鄭劍波介紹,下一步,縣里將通過著力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拓展小農戶增收空間,通過發展多樣化聯合與合作,打造一批產業示范典型把小農戶組織起來搞經營、闖市場,共享規模經營效益,推動鄉村振興。
新型專業合作社——讓農民變股東,讓業余成專業
8月28日,烈日炎炎,在建寧縣里心鎮代家村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村民葉華忠正在忙著給雜交水稻追肥。
“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我這樣的貧困戶還能翻身做‘股東’。”葉華忠說,現在,他既是合作社的股東,又是合作社的員工。“雜交水稻制種6畝、果樹200棵,收入保底2萬元,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股金收益分紅,預計收入可達3萬元。”說起收入,葉華忠很興奮。
葉華忠所說的合作社,指的是里心鎮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幾年前,鎮里考察論證,并征得貧困戶認可后,該鎮把100萬元扶貧資金和部分村自籌的35萬元作為股金,入股經濟效益好的里心鎮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入股合同期限為10年,其中1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按照2500元/股分配給143戶400名貧困人員。合作社每年按期上繳27萬元固定利潤用于出資村、貧困戶分紅,把60%收益用于幫扶貧困戶,其余40%幫扶貧困村。
在溪口鎮,這里的貧困戶也享受到了新型專業合作社帶來的紅利。
2016年底,溪口鎮將上級扶貧資金100萬元分別投入閩贛省際農機植保服務中心的信遠、勤建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后,其中70%作為村集體入股資金,30%作為全鎮建檔立卡兜底貧困人口238戶505人入股資金,并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可實現分紅收入12萬元,其中貧困戶分紅5萬元,村集體分紅7萬元。
新型專業合作社,帶來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以前拉水、兌藥、噴藥一個人得干2至3天。現在種田輕松,用無人機植保,只需要一個小時,每畝還能節省費用25元至40元不等。”這些天,在溪口鎮楓元村山川小組,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手正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
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有60多人,農機手23人,合作社內的農機集耕、種、防、收、烤于一體,共有五大系列11個類型,黃勤建名下的農機有200多臺套,合作社有近千臺套。今年合作社共承包了農戶1.4萬多畝的田地,專業為他們提供各類作業服務。
近年來,建寧縣根據資源特色和產業發展導向,從現有的種植大戶、農機能手、文化素質較高的返鄉創業農民中挑選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方式與信息化培育手段相結合,進行分類指導和在線教育培訓、在線全程跟蹤管理與考核評價,提升農戶就業創業能力。2016年以來,全縣共培訓農機、種植業、畜牧水產養殖等類新型職業農民1697人次,認定新型職業農民554人。
采訪手記
支農興農 需要一個平臺
鄉村振興是農業與農村的振興,也是農戶的振興。
對于小農戶來說,要想發展,面臨著“生產效率低下”“資金、技術缺乏”“市場效率不高”等問題。
建寧縣的家庭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這些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成為了支農支小的平臺。
建寧縣的做法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是確保小農戶與市場對接。成立新型專業合作社,讓農民變成股東,讓農產品種得出來,還能夠賣得出去,這“股份”才是真正能變現的“優質股”。鼓勵小農戶合作或聯合開辦家庭農場,推動家庭農場“線上線下”營銷,發展休閑生態觀光農業,關鍵是要有人來消費農場里的產品。而與電商企業合作,加強品控,也讓小農戶的產品得到市場的認可。
其次是優化生產要素。如今,生產要素的內涵日益豐富,現代科學、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等進入生產過程,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建寧搭建平臺,對農戶進行技能培訓,提升農戶就業創業能力,利用網絡手段打通多種營銷渠道,提升產品質量等,建寧縣在這些方面都盡力給予農戶、農場進行扶持。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三明日報記者 羅慶一 陳光基 巫瑞萬 建寧記者站 陳曉星)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建寧縣舉行“五好家庭”“最美家庭” 揭曉儀式 傳承優良家風2019-08-06
- 三明建寧:洪水上漲老人被困家中 消防橫渡河面救援2019-07-09
- 三明建寧:27名“事實孤兒”受助2019-07-08
- 三明建寧:對接項目65個2019-06-13
- “車間”開到家門口 留守兒童的媽媽回來了2019-05-30
- 教唆他人酒后駕車 建寧好哥倆雙雙獲刑2019-05-15
- 建寧:5個貧困(空殼)村獲贈100萬元扶貧資金2019-05-07
- 福州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翅膀2019-04-28
- 建寧:閩江源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序時推進2019-04-09
- 三明建寧縣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19-02-25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尤溪縣臺溪鄉:河道專管員保潔忙2019-08-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