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陳榮富)日前,新加坡籍礦砂船“遠誼海”輪在羅嶼港靠泊,從海外載來的32萬多噸鐵礦砂,將在這里卸貨、混配,然后轉運到其他地方。
今年5月26日,羅嶼港40萬噸級泊位投入運營,成為全省首個、全國第六個可供世界最大礦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掀開莆田邁入大船強港時代的序幕。
羅嶼港地處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位于國際主干航線,是大型礦石船隊南向到達中國的首個大型深水港口。目前,港口周圍已形成綜合集疏運體系,涵蓋鐵路、公路和水水中轉,服務東南內陸和臺灣地區。
莆田因港而生,因海而興。海岸線由湄洲灣北岸、平海灣和興化灣南岸三灣組成,其中大陸岸線長336公里、島岸線長107公里。
立足自然稟賦,莆田加快建設港口基礎設施,在現有的興化、東吳、秀嶼3個港區內,規劃布置泊位93個,已建成千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2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4個。去年,莆田港克服疫情影響逆勢增長,完成貨物吞吐量4681萬噸,同比增長12.6%。
依托天然良港,莆田已初步形成以臨港工業、海洋裝備產業、港口物流業、現代漁業、濱海旅游業和海洋能源產業為主體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
利用港口優勢和媽祖文化,莆田承接臺灣地區產業轉移,打造全國首個“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積極爭取政策,創新投融資、引才育才等體制機制,推動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示范引領。”莆田市主要領導說。
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緊挨著秀嶼港,是莆田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區,已落地永榮己內酰胺、中錦聚酰胺6、丙烷制丙烯等項目。眼下,全市新型功能材料規上企業近90家,總產值達600多億元,至2025年,預計產值將超1200億元。
以創建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創新示范區為契機,莆田大力開發利用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7月15日,莆田平海灣F區和莆田石城海上風電場順利并網,這是省內首家一次性建成投用的400兆瓦裝機容量的海上風電場。
近年來,莆田市加快漁業技術創新步伐,在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東埔鎮、秀嶼區南日鎮黃瓜島和東岱村海域,試點建設環保型塑膠養殖漁排1655口、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24口。上半年,全市海水養殖產量59.86萬噸,同比增長4.61%。
今年5月,莆田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海上莆田”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將實施港口建設提升、臨港產業升級、臨海能源產業培育等八大專項行動,配套重點項目87個,總投資3254.46億元。
莆田市發改委主任王世文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發展戰略,鎖定重大項目,完善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海上莆田建設、打造綠色經濟示范區。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綠化苗木有了“身份證” 掃一掃可知樹木詳細信息2021-08-19
- 莆田: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2021-08-17
- 莆田調整住房公積金政策2021-08-16
- “滿天星計劃”落地莆田 “以實助實”為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服務2021-08-11
- 莆田城廂區:家門口就能上好學2021-08-10
- 臺風天船舶進水傾斜 莆田海事局火速救助10名船員2021-08-09
- 莆田:黨建幫幫團合力送服務2021-08-05
- 莆田推行貨車交通智能云系統2021-08-04
- 林旭陽任莆田市副市長、代理市長2021-08-02
- 連江打造海洋經濟“最強大腦”2021-07-30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為何莆田文化家底豐厚?2021-08-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