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秋季枯水季節以來,平潭未出現明顯降水過程。昨日,記者從實驗區氣象局獲悉,10月份實驗區降水量僅6.2mm,與歷史同期平均值38.7mm相比,呈異常偏少狀態,實驗區供水壓力較大。
“根據國家標準《氣象干旱等級》綜合監測指數來看,實驗區已經出現了輕旱,預計未來一周仍然沒有明顯降雨過程,旱情仍將持續。” 實驗區氣象局預報員陳瀟瀟說。
在實驗區水源地三十六腳湖,記者看到,湖水水位下降明顯,裸露出多片小沙洲。據相關部門監測數據顯示,三十六腳湖水庫已經有1個月低于水位以下運行,且水位呈逐日下降態勢。
嵐島自然來水量少,淡水資源匱乏,且日平均用水量約7.5萬噸,平潭缺水的情況歷來已久。近年來,實驗區每天從島外調入約6萬噸的水量,每天供水量不足部分由三十六腳湖補充,有效緩解了島內供水緊張情況。近段時間以來,由于島內降水異常偏少,三十六腳湖水位明顯下降,島內缺水情況再度凸顯。
旱情發生后,實驗區相關部門多次趕赴福清市溝通協調增加調水量,并制定了《2019年秋季抗旱應急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灌溉”的原則,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同時,制定并實施節約用水、科學用水計劃,采取分類、分區、分時的節水措施,盡最大限度地降低旱情可能帶來的影響。
據了解,為解決實驗區旱情和用水緊張問題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自2017年起,實驗區開始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目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已完成10000畝。農戶李元釗說,“原來是水管灌溉,財力、物力、人力投入又多,又浪費水。采用微噴灌溉后,原來灌溉一到兩畝地的用水量,如今能夠滿足二三十畝地的灌溉用水,而且效率提升了幾十倍。”
除了推廣高效節能灌溉工程,實驗區“一閘三線引調水工程”也正在抓緊建設中,工程計劃從永泰大樟溪引調水至平潭,設計引用流量達75萬噸/日。“‘一閘三線工程’是從2017年開始建設,預計2021年建設完成,目前平潭段的陸地管道已經全部建成,海底管道正在推進建設當中。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徹底解決平潭用水難的問題。”實驗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方建瑞說。
下一步,實驗區將繼續協調加大島外調水量,力爭每天從島外調入平潭的水量達到8萬噸。在此呼吁廣大市民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爭當節水、愛水、護水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平潭首個標準化的農貿超市計劃春節前對外營業2019-11-07
- 在嵐臺胞臺商熱議“26條措施”:同等待遇更細化更接地氣2019-11-06
- 節水!護水!治水!這件大事,平潭這樣做……2019-10-31
- 好消息!平潭擬被評為2019年國家森林城市2019-10-31
- 2019年南島語族考古研究高端研討會在平潭舉辦2019-10-30
- 平潭是垂釣樂園!這里磯釣樂趣多,總不會讓你空手而歸2019-10-30
- 直接采信!70名臺灣居民在平潭獲頒國家職業資格證書2019-10-30
- 中國旅游報刊登陳善光署名文章:推進國際化 建設平潭國際旅游島2019-10-30
- 廈金榕馬兩橋要來了 “平潭-臺灣”海底隧道還會遠嗎2019-10-29
- 前三季度平潭實現生產總值183.75億元 同比增長9.8%2019-10-29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旅游+考古”!平潭殼丘頭考古遺址公園打造2019-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