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方百計走出農村的大學生、農民工,如今又陸續回到老家當起了“新農人”。據統計,目前光澤縣已有94名返鄉青年走上村主干崗位,有300多名返鄉青年活躍在鄉間地頭,成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和生力軍。
鄉村振興缺的是人,特別是缺青年人,光澤縣在外“長本事”的青年人為什么愿意返鄉當“新農人”?日前,筆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共青團光澤縣委書記楊惠介紹說,為了集聚鄉村振興的青年力量,光澤縣首先從厚植桑梓情懷、筑好引鳳平臺和打造青年陣地等方面發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利用節假日探親等機會,宣傳家鄉變化、創業環境,讓在外青年重新認知家鄉,燃起振興家鄉的信心和決心。
牛垅的11畝山壟田,被閩贛邊界的叢山圍在了“非”字的中間。正在觀看田里稻魚共生的傅良君見稻株拔節生長,魚兒在稻株下游吃害蟲,仿佛看見了稻豐魚肥的豐收景象。作為“眾興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之一,傅良君說,能順利墾復、流轉1314畝全拋荒、半拋荒田并扭虧為盈,多虧了各級團組織的幫助。
傳統農業下的莊稼漢,務農為的是“傳承”和“吃飯”,現代農業下的“新農人”,務農除了“端牢自己飯碗”的擔當外,還有與務工、經商的“收益對比”。據介紹,為了幫返鄉創業青年成就事業,光澤縣從信息服務、技術指導、資金扶持和項目申報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來,僅青年創業培訓就辦了8期,惠及1000多人次,向農村創業青年發放貸款3800多萬元。
傅俊興、傅良君和鄧永財都是光澤縣華橋鄉人,三人都在縣城有自己的事業。2020年,受惠農政策和家鄉情懷促使,合力回村注冊了“眾興家庭農場”,墾復拋荒田,還吸引了同村4人入股。誰知墾1畝荒田要1400多元投資,長出了稻子又有野豬來殘害,第一年就虧了28萬元。理事長傅俊興說,進退兩難之際,是鄉村兩級幫他們申報各項補助,還爭取來稻谷烘干廠項目和淡水養殖項目,耕作機械化了,種養立體化了,去年終于扭虧為盈,賺了10多萬元。
進入9月,光澤縣的稻田到處一片蔥綠。崇仁鄉5名返鄉“新農人”正忙著新一輪田管。他們分別是:金陵村從北京返鄉的陳健、崇仁村從浙江返鄉的王凱、洋塘村從浙江返鄉的邱英聰、大洋坪村從上海返鄉的邱蓮花以及共青村返鄉的高建國。這5人返鄉后建糧食生產基地,搞煙稻輪作、菜稻輪作、種稻輪作、稻魚立體種養和機耕服務面積達1萬多畝,墾復拋荒田300多畝,占全鄉17950畝總耕地面積的57.3%。
楊惠介紹,除了廣泛宣傳家鄉變化、創業政策引人歸,跟進土地流轉、技術、資金、服務等留住青年人外,光澤縣還擴大團組織覆蓋面,讓青年就近“有家可歸”,同時還通過“青年創業個人”“青年創業團隊”等評選,把優秀青年培養成團員,把優秀團員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鄉村振興領頭人。(本報通訊員 邱盛林 吳禮印)
責任編輯:趙睿
- 光澤縣:“理響光澤”,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2023-09-19
- 以產聚才 以才興產 杉城飛來“金鳳凰”2023-09-05
- 光澤:當好招商顧問 做好企業“保姆”2023-08-14
- 光澤:念好“人才經” 鄉村得振興2023-07-21
- 光澤:“兩要四有”工作機制夯實基層黨建根基2023-06-16
- 驚艷亮相!生態茶區飄香京城,留下了多少精彩時刻?2023-06-14
- 光澤生物質發電廠全面投產 每年35萬噸農業廢棄物將變廢為寶2023-05-04
- 迎新辭舊歲,新年筑新工——光澤縣生態食品智慧冷鏈物流園項目開工奠基儀式順利舉行2023-02-03
- 迎新辭舊歲,新年筑新工——光澤縣生態食品智慧冷鏈物流園項目開工奠基儀式順利舉行2023-02-03
- 光澤:一條產業鏈 十村來共建2023-01-01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優秀信俗文化八閩行”走進建甌 首屆茶神文2023-10-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