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二產帶動一產,實現二者攜手并進,為農民增收?且看邵武拿口鎮的探索——
試水混合所有制,放大農業生產效益
東南網5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何興明)近日,邵武拿口鎮綠色農業(食品)產業園迎來一個大利好——與長樂一家食品公司成功聯姻,新設鑫錦食品有限公司,試水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專門生產冷凍章魚制品,讓當地生產的淀粉、蔬菜有了新出路。
“二產是農業生產穩定的‘強引擎’,也是降低農業弱質高風險最重要的抓手。因此,我們試水混合所有制改革,讓二產帶動一產,二者共融共生,放大農業生產效益,為農民增收。”拿口鎮黨委書記廖軼斌說,然而,說易行難。讓民企來搭臺唱戲,對于拿口鎮這樣的山區鄉鎮來說,獲得生產許可證資質SC等門檻很高,動輒幾百萬元的投資讓民資望而卻步。沒有政府信用背書,民資裹足不前;沒有民資做活市場,國資機制不活。因此,二者缺一不可。
去年5月,邵武天棋美術工藝品有限公司撤資退出拿口鎮園區,留下了128畝土地和1.7萬多平方米的建筑,為拿口鎮試水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契機。鎮里利用土地得來的資金“造船出海”,將撥款改成投資,新設“國字號”企業振鑫,斥資盤下整個園區,成立了綠色農業(食品)產業園。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國資與民資共同組建了4家混合制企業,專門打造農產品加工企業。此外,還引進了民資獨資企業順意農業,為農業生產提供植保無人機服務。
第一個全鏈條改造的產業是紅薯。
去年底,振鑫和鄉賢曾繁翥分別出資,合股成立鑫業公司,專門生產紅薯淀粉。其中,振鑫占股七成。
根據市場調研,淀粉處于賣方市場,而且拿口鎮的土地很適合種植紅薯。從源頭上與首批試點的90多戶農戶簽了訂單,實行包銷,給農戶吃下“定心丸”。“扣除成本,每畝效益約1500元。”園區管理人員李應福說。
肖坊村村民虞紹忠是與鑫業公司首批簽約的農戶。他原來種水稻,但是效益不佳。因此,今年他嘗試與鑫業合作種紅薯,效益是原來的4倍多,他準備明年再擴大種植面積。
高興的不僅是老虞,還有他所在的村集體。按照每公斤6分錢返還給村集體,意味著村集體有了一筆穩定持續的收入。
試水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于曾繁翥來說,減輕了企業負擔。國資只管大方向,不參與企業的具體經營管理,鼓勵民資在成本和售價上做文章,按照階梯式給予獎勵。緣此,鑫業整合2000多畝土地種植紅薯,產業粗具規模。
“今年試點成效很好,為一產農產品的消納提供了新平臺,解決農民僅靠出售初級農產品效益低的問題。大家躍躍欲試,準備明年擴大種植面積。”廖軼斌說。
依靠混合制新治理結構,民資、村集體、村民和鎮政府連成“一條繩”,集合各方力量,產業振興有了眉目。按照鎮里的藍圖,第二條產業鏈是檳榔芋,第三條產業鏈是茶樹精油提煉,全部采用混合制改革的模式,促進一產提質增效。目前,檳榔芋生產線已經試生產,茶樹精油提煉生產正在進行工商注冊,將與7家合作社(農場)合作,為后端加工鋪路墊石。
數據表明,改革后,去年紅薯淀粉和檳榔芋產值達800萬元,民資、村集體、村民和政府都分了一杯羹。今年,產值預計達2000多萬元,帶動了產業振興。
責任編輯:趙睿
- 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公示 永泰嵩口鎮入圍2020-04-23
- 邵武加大品牌創新力度 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2020-04-15
- 忙起來就有希望 福建農業農村戰“疫”一線見聞2020-04-08
- 2019邵武云靈山山地戶外節圓滿落幕2019-12-09
- “科特派”為閩北農業注入科技動能2019-11-18
- 福建邵武:衛閩鎮舉辦“農民豐收節”2019-11-11
-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百姓保健康,農民鼓腰包——豐收時節綠色農業發展掠影2019-09-25
- 綠水青山“林三代”2019-09-18
- 農業農村部:中秋、國慶期間雞蛋市場價格會逐步回落2019-09-11
- 【聚焦廈洽會】“一帶一路”,助力農業走向國際化2019-09-10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2020首屆武夷山“喊山祭茶”文化季開啟2020-05-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