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故事會”成為民間文藝活動的新亮點 (資料圖片)
“今天我們講的是發生在我們饒坪村的故事……”昨日,南平光澤縣鸞鳳鄉饒坪村老年協會舉辦了一場“講古”故事會。村里聶文四等5位70歲以上的老人上臺,繪聲繪色的講演,不時把臺下的人們逗得前俯后仰哈哈大笑。
光澤縣以“故事會”為平臺,城鄉“講古”故事活動空前活躍,成為當地民間文藝活動的一個新亮點。
“講古”成為傳播正能量的工具
在光澤,村村有識文知史、愛講故事之人,歷來有圍祠堂、聚涼亭講故事的習慣。為了讓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農村宣傳思想工作,讓故事成為城鄉傳播正能量的工具。2013年,光澤縣成立了“故事會”領導小組,選定寨里鎮作為全縣“故事會”試點,確定增坊村、管密村、饒坪村、崇瑞村、大坑村為故事村。
各鄉鎮在村頭、祠堂、亭子、公園等共設立30多個“講古”故事點,聘請88位有“講古”故事能力的老農民、老教師、老干部等組成故事員隊伍,這項工作于2014年開始列入黨委工作目標考評的一項內容。鄉鎮還需做到“五個有”:有一支故事員隊伍;有一部故事匯編;有一批故事陣地;有一套工作機制;有一場故事比賽。
故事會形式多接地氣
兩年多來,光澤縣組織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文化站人員、教師等上百人,深入社區、街道、村落“挖故事”。組織30多位縣民協會員進行民間故事的整理工作。在傳統故事的基礎上,根據新時期的內容“寫故事”。結合發生在身邊的孝老愛親、愛崗敬業、樂于助人以及先模人物進行“編故事”。結合和諧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在全縣5個社區、8個鄉鎮85個村的文化墻(長廊)上“畫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群眾。還舉辦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典型故事演講、“中國夢·我的夢”的故事大賽、“美麗光澤·少兒講故事大賽”等“講故事”。好故事錄成影像資料,在電視和廣播上開設故事專欄,定期進行“播故事”。舉辦光澤縣慶祝建黨92周年“強黨建、促行風、保民生”文藝晚會上,演了新編三角戲故事《改進作風·八項規定》等“演故事”。
許多聽眾也成了榜樣
光澤縣鸞鳳鄉上屯村有位年過六旬的老農張茂發,他30多年如一日照顧患“漸凍癥”的妻子。當地一青年因妻子生重病,拖累了家庭,青年欲與妻子離婚。通過“講古”,青年得知張茂發的事跡后感到慚愧,回去后主動向妻子認錯,夫妻言歸于好。
寨里鎮山頭村一家四妯娌多年來親如姐妹,孝敬公婆,大家相處和睦。她們的故事在當地“講古”時講和《光澤故事會》雜志上刊登了以后,有位做媳婦的農家青年婦女看了很有觸動,反省了自己的錯誤,成為了一個孝親愛老的好媳婦。
華橋鄉公路站養路工田耕紅多年照顧鄉養老院老人的故事,在當地傳播后,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很多人主動去養老院為老人盡一份力。華橋中心小學的學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到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
伴隨著一位位鄉親走上講臺,帶著泥土味的“故事會”將一個個真人真事、好人好事“廣而告之”,讓許多聽眾也成了榜樣。坪山社區干部說:“社區居民聽了講故事,很受啟發,生活的小區內鄰里和睦,相互幫助蔚然成風氣,社會綜治工作有了很大的好轉!”鄧家邊村書記鄧訓能說:“故事中的人物都成為我們村民的學習榜樣,村民都知道要建設美麗鄉村要大家一同來做好!”
好故事在群眾心中扎根
光澤縣通過“故事會”活動,挖掘整理傳統故事近千個,經過篩選整理出276篇。2014年12月《光澤歷史傳奇故事》一書出版發行,全書25萬字,分歷史人物傳奇、文化遺產傳奇、杉城姓氏傳奇、名勝遺跡傳奇、民間故事傳奇等5輯。“故事會”還組織撰寫身邊的新故事約200篇,推出80篇作為當地“講古”的內容。并通過《光澤故事會》雜志和報紙刊登,成為故事宣傳的鄉土教材。
光澤“故事會”,通過口頭和文字等方式,讓當地流傳千百年的“講古”習俗得到傳承和沿襲,保護了傳統故事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賦予了現代故事內容。今年7月,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向中國民協申報,有意將光澤縣申報“中國民間故事之鄉”,讓光澤的“講古”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光澤縣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光澤“故事會”辦公室負責人高才保說:“通過‘講古’這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了時代正能量。也讓好故事通過口傳能夠流傳下來,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精神能夠一代代傳承下來,在人們心中扎根!”
止馬鎮島石村63歲的老農民何玉富說:“‘講古’傳播了很多好故事,在人們中不斷流傳。因為這些故事都是我們身邊正能量的故事,在生產生活中產生、流傳,所以在我們農民心中扎了根!”
責任編輯:周冬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南平副市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